蛟龙行动:IP续集争议,技术硬核却故事单薄

2025-04-19 00:04:00 影视热点 牛哥哥
蛟龙行动作为红海行动的续集,在宣发阶段便大打IP牌,却让观众发现两部电影故事几乎毫无关联。尽管技术层面采用IMAX摄影,画面震撼,但故事内容却显得单薄,人物动机模糊,缺乏深度。观众对于电影中军事装备的硬核科普感到应接不暇,而电影在展现中国军事实力上过于强调技术,忽视了艺术创作的本质。尽管拥有强大的技术力和资金支持,但蛟龙行动在人物塑造和故事叙述上显得粗糙,让人遗憾。蛟龙行动:IP续集争议,技术硬核却故事单薄《蛟龙行动》:技术硬核下的故事单薄与IP争议在《红海行动》的余温尚未散去之际,其正统续集《蛟龙行动》携IMAX技术和大银幕首秀的核潜艇元素强势来袭。然而,尽管技术层面堪称硬核,但本片在故事叙述上却显得单薄,加之IP续集的争议,使得这部作品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与《红海行动》的紧密联系仅限于宣发阶段,两部电影在故事层面并无太多交集,硬塞进去的前作人物也显得可有可无。这种“攀亲”行为,或许更多是出于对作品信心不足的体现。《蛟龙行动》的海报和预告片都着重强调了其技术卖点,IMAX摄影机、专属画幅、酷炫的摄影手法,以及军事科普的内容,无疑为影片增色不少。然而,这些技术层面的硬核表现,并未能掩盖故事上的不足。与《红海行动》相比,《蛟龙行动》的故事显得模糊不清。人物动机不明,情节转折生硬,让人难以理解“蛟龙行动”的真正目的。与此同时,影片中过多的军事专有名词和硬核风格,也让普通观众难以跟上节奏。在人物塑造上,《蛟龙行动》同样存在问题。角色形象模糊,观众难以产生共鸣。尤其是影片中的转折点,舰长张涵予拿出口琴吹奏的情节,以及潜艇化解危机的简单重启方法,都让人感到不自然。《蛟龙行动》在技术层面表现硬核,但在故事叙述和人物塑造上却显得单薄。在IP续集的争议和春节档的激烈竞争中,本片或许需要换一换思路,更加注重故事性和人物深度,才能真正赢得观众的尊重。
声明:某某网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