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下,网络直播成为文旅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近期,中国网络视听大会探讨了“文旅直播的沉浸式体验与在地经济激活”等议题,并启动了“直播新力量·公益助播春天行 网络直播赋能计划”。该项目旨在通过直播新业态实现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共生共赢,推动文旅产业和农业的深度融合。专家指出,直播应关注“情绪性体验”,打破内容同质化,实现从流量制胜到内容为王。此外,稳定的专业人才储备和全产业链的精细化运作对直播赋能文旅至关重要。
文旅直播赋能计划:创新体验推动产业升级新篇章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直播已成为推动文旅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近期,一场以“沉浸式体验与在地经济激活”为主题的论坛在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举行,探讨如何通过直播赋能文旅产业,实现产业与文化的深度融合。“直播新力量·公益助播春天行 网络直播赋能计划”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由中国网络视听协会直播与短视频工委会等多家机构联合发起。该计划旨在通过科技向善、文化赋能和生态共建,助力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发展。杭州一九零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钧妍表示,该计划将从培育乡村数字生产力、构建文旅融合新形态和筑牢发展根基三个方面着手,实现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共生共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董晨宇认为,直播为文旅产业带来了渠道赋能和产业结构重构的双重机遇。一方面,直播打破了时空限制,让更多人了解和接触到相关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直播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变革,如景区设立专门的运营部门、农业领域产业链的升级等。然而,在文旅直播蓬勃发展的同时,内容同质化、盲目跟风等问题也日益凸显。董晨宇指出,要打破内容同质化的困局,文旅直播应更加关注“情绪性体验”,精准定位目标人群,满足他们的情绪需求。以淄博、天津“跳水大爷”、哈尔滨等城市为例,它们通过独特的文化叙事和情绪体验,成功吸引了大量游客。董晨宇强调,讲好故事比资源禀赋更重要,独特的情绪体验能够助力小众旅游地实现弯道超车。从流量制胜到内容为王,从“卷流量”到“卷内容”,已成为网络直播行业的大势所趋。董晨宇提醒,直播对文旅的赋能并非一劳永逸,关键在于如何将短暂流量转化为可持续的产业模型。“直播赋能不应是一阵风,而需成为产业常态。”董晨宇表示,要实现这一点,稳定的专业人才储备至关重要。直播行业正从早期的“行业平移”逐步向职业化和专业化转变,全产业链都需要专业人才。“公益助播春天行——网络直播赋能计划”也关注到这一趋势,通过为乡村主播提供MCN孵化服务、智能直播设备与实时技术指导等措施,培育乡村数字生产力,建立可持续的产业模式。文旅直播赋能计划为我国文旅产业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直播将推动文旅产业实现从流量狂欢到常态传播,从渠道连接到产业转型的华丽蜕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