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韩国综艺在我国的火爆程度令人瞩目,不少爆款节目在我国都能找到“孪生兄弟”。然而,这并非全是制作方的不道德行为。实际上,综艺节目本质上是文化工业品,韩国的工业化流程已打磨二十多年,而我国制作团队起步较晚,难免出现模仿现象。此外,资本和市场压力也促使制作方选择“抄作业”。但随着观众品味的提升,我国综艺制作逐渐摆脱模仿,开始展现原创力量。这就像小孩学走路,需要时间成长,未来我国综艺有望成为他国模仿的对象。
中国综艺:从模仿之路迈向原创新篇近年来,我国综艺市场似乎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现象:每当韩国综艺节目爆火,国内很快就会出现与之相似度极高的节目。从《尹食堂》到《中餐厅》,从《PRODUCE 101》到《偶像练习生》,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这或许让人感觉有些不快,但若说制作方全然不思进取,那也未免过于冤枉。让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背后的原因。我们必须认识到,综艺节目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工业产品。韩国的综艺工业化流程已经经过二十多年的打磨,从剧本策划到后期剪辑都有了一套成熟的标准化模板。而国内许多制作团队在刚开始尝试真人秀时,甚至连摄像机该如何摆放都不甚明了。正如初学者照着米其林大厨的菜谱临摹,自然难以避免出现不足。资本的力量也不容忽视。如今,综艺制作动辄需要上亿的投资,广告商追求数据,平台追求流量,谁都不愿意冒险成为行业的“小白鼠”。2015年,《奔跑吧兄弟》的爆火让所有金主爸爸都坚信“韩式配方”的魔力。而一旦某档原创综艺收视扑街,整个行业便会集体效仿,生怕成为第一个“先烈”。还有一种被忽视的“擦边球”操作。在“限韩令”实施后,正式的韩国团队合作渠道被切断,但市场需求仍然存在。于是,制作方采取各种手段,如购买台湾版权转内销、雇佣韩国PD担任临时工,甚至直接抄袭节目模式换一层皮。然而,近两年来,情况开始出现反转。观众对老套路的厌倦迫使制作方真正开始创新。如《国家宝藏》将博物馆玩出新花样,《这就是街舞》推动了地下battle文化的流行,甚至在国内走红后被海外翻拍。最近,爱奇艺的《元音大冒险》利用XR技术打造虚拟舞台,更是让韩国同行纷纷前来取经。这说明,我国并非缺乏创意,而是市场成熟需要时间。正如孩子学走路一样,刚开始自然是跌跌撞撞,但只要坚持下去,终将学会奔跑。如今,观众对抄袭的批评声愈发响亮,这恰恰表明观众品味在提升。给予市场足够的耐心,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将看到更多原创节目崛起,甚至让其他国家开始模仿我们的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