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瑶59岁创作还珠格格,灵感源自北京“公主坟”的传说。乾隆帝收养非满清血统的义女,引发琼瑶的想象。剧中,小燕子背诵礼运·大同篇中的“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体现了“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这部小说不仅吸引人,更蕴含着古典文学和儒家思想,展现出纯粹善良的人际关系,令人感动不已。
琼瑶晚年之作《还珠格格》:灵感源自传说,儒家思想触动人心在琼瑶59岁之时,一部名为《还珠格格》的小说诞生了。这部小说的灵感源于北京的一处名为“公主坟”的地方,一个关于乾隆皇帝与民间义女的传说。琼瑶以此为基础,编织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还珠格格》的双女主设定,以及小燕子和紫薇之间的纠葛,成为了故事的一大看点。然而,这部作品的深层内涵,却在于其中所蕴含的儒家思想。剧中,乾隆皇帝让小燕子背诵《礼运·大同篇》,其中的“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一句,成为了全剧的点睛之笔。琼瑶作为一位沉浸在古典文学和外国名著中的女作家,从《礼记》中汲取灵感,完成了这部逻辑完整的故事。《礼运·大同篇》首次出现在剧中,是小燕子闯祸时,乾隆让她抄写的。紫薇用浅显的方式解释了的意思,其中“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一句,正是乾隆错认还珠格格的底色。这句话所表达的“天下为公”的理念,在剧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乾隆皇帝为了达成这个理想,理应将别人的亲人视为自己的亲人,将别人的孩子视为自己的孩子。《礼运·大同篇》所描述的理想世界,是儒家学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书中描绘了公平、正义、诚信的社会,充满了温情和关爱。这种具有普世意义的社会理想,正是琼瑶和《还珠格格》想要传达的。剧中,人们之间的感情观也发生了变化。在大同社会中,友情、爱情和亲情都变得纯粹而和谐。小燕子和紫薇、五阿哥和小燕子、乾隆皇帝和小燕子,他们之间的感情,都超越了亲疏远近的界限,达到了大同社会的境界。《还珠格格》之所以能经久不衰,不仅因为其吸引人的故事情节,更在于其背后所蕴含的古典文学和儒家思想。这部作品,既是对美好爱情、友情和亲情的颂扬,也是对儒家传统文化思想的一种外现。在《还珠格格》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人人都是纯粹善良的人时,大同社会不需要物质发达就能实现。这种理念,让人感动不已。《还珠格格》作为琼瑶晚年之作,不仅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小说,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刻儒家思想的佳作。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理想的社会,也让我们对美好的人生充满了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