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疲惫 角色过深致身心透支,如何回归真我?

2025-08-02 00:05:00 影视热点 牛哥哥
中年人常常觉得累,挺怪的。韩剧《苦尽甘来遇见你》里有个叫吴爱纯的,为了孩子出国读书,卖掉了半辈子攒下的房子。她一个人住着空荡荡的老房子,摸着墙壁自言自语,说这房子装得下你第一次走路的样子,装不下你的未来了。金明在飞机上捂着卖房钱哭得稀里哗啦,爱纯却在码头干活,累得晕倒了。爱纯这妈当得是真不容易,心疼。这种累隔着电视屏幕都觉得难受。萧伯纳说,演戏就是把角色当真,看戏的时候把演员当成了角色,现实中见到她,心里也怪怪的。我们看戏都这样,何况是自己活在这些角色里呢?当妈、当老婆、当女儿、在职场上,我们把自己裹得太紧,都快忘了面具后面是自己。有个二胎妈妈,情绪在暴躁和抑郁中间摇摆。她辅导女儿写作业,孩子又哭又闹,她一巴掌打过去,孩子哭着要妈妈,她又觉得自己是坏妈妈,心里难受得要命。她把所有时间都花在孩子身上,自己都忘了以前是什么样子。可即便这样,她还是觉得自己是个烂妈妈,养不好两个孩子。有个38岁的女经理,被公司裁了,重度抑郁去了深圳康宁。她不明白,自己那么能干,怎么就没了?在医院里,她吃五颜六色的药片,感觉自己像被扎破的气球,干瘪了。这两个故事里,一个拼命当好妈妈,戴着“母亲面具”,心里焦虑;一个从高管位置下来,还戴着“精英面具”,心里不服气。她们都陷在角色里,忘了自己其实有的自由。有人会说,当妈不累吗?职场不卷吗?可所谓的自由,其实是换个角度看问题。当我们太在乎角色好不好,就容易被困住。二胎妈妈之所以累,就是想当一个完美的妈妈。网上那些“好妈妈”博主,生几个孩子都很聪明,自己还是辣妈,我们看了压力山大。若“好妈妈”等于育儿满分+自己满分,那我们就是输了游戏的人。这些“好妈妈”们,光鲜背后要付出多少,甚至还有运气成分。一旦孩子出了问题,她们往往最脆弱。我有个朋友L,把儿子培养得很优秀,自己也很**,可儿子抑郁了,她崩溃了,说不管多少钱,都要孩子回去上学。因为她觉得儿子抑郁=自己不是好妈妈。就像那个女经理,当高管时风光,没了角色就跌入谷底。她们都觉得自己只有戴着“面具”才有价值,一旦失去就一无是处。除了各种“社会面具”,我们还有“本真自我”。扮演角色的演员本人,保持觉察,就能在戏结束后抽离出来,不被角色消耗。要在“面具”和真我之间找到平衡。按照温尼科特的理论,当个“足够好”的妈妈就不错了。足够好的妈妈,比“满分妈妈”更健康,因为母亲**角色本来就有好有坏。一个真实的母亲面对真实的孩子,才能发展出健康的关系。我们还**摘下“母亲面具”,我们不是只有当妈这一面,我们还有伤痛、失败、骄傲和伟大。《坛经》说,我们本来就很完整,不要“面具”来装点。我们尊重存在,这种存在本身就是奇迹,不要别人评判。当我们既能扮演好角色,又能随时从角色中出来,回归真我,这种平衡就是自由。**要破除边界,敞开自我。美国哲学家詹姆斯·卡斯说,世界有两种游戏,一种是有限游戏,在边界内赢,一种是无限游戏,延续游戏,**边界。若我们只追求当“好妈妈”,就困在有限游戏里。若我们换成无限游戏,不再追求完美,和孩子一起成长,把家变成支持自我**的安全空间,把职场当作发展自我的阶段,这样“面具”和角色就会更有弹性,本真自我也能**滋养。这才是更终极的自由。有了这种自由,人生会更有趣、更通透、更精彩。
声明:某某网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广告
广告
链接占位符:{promotion.url.123},链接占位符:{promotion.pic.123},文字:{promotion.title.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