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石砭峪那个老三线厂区,成了电视剧《主角》的取景地,一下子就把不少人的思绪拉回到了七十头八十尾的年代。挺有意思,感觉一进去,时间都停了,什么大礼堂、老商店、日杂铺、理发店、副食店、小旅馆烤肉摊子,一个个都挺有年代感,好像一不小心就穿越了。前段时间听人念叨小说《主角》,没想到这么快就***电视剧的拍摄地,这大数据也太神了,真是说来就来。柞水凤凰镇的拍摄,有的人说都是“碰”上的,也挺巧的。**地方就在石砭峪口,西影风雷年代影视基地里,是《主角》里头非常重要的一个地方。以前石砭峪**我挺爱去骑行的地方,从北边骑到南边,不怎么拐弯就能上石砭峪水库的大坝,早上出门,中午就能回来,回来还能吃个晌午饭,挺爽的。不过石砭峪后来封了,我就很少去了。没想到,这峪口的老三线厂子,居然改成了影视基地。这厂子就是西安风雷仪表厂,1966年建起来的,老三线,搞军工的,听说是给战斗机、坦克、舰艇造计时时刻表的,挺厉害的。有人说,这厂子还给“两弹一星”造过表,我就不知道了,反正挺牛的。西安人都知道长安的蝴蝶手表,其实风雷厂在七八十年代产的“熊猫表”也挺牛的。这熊猫表“出身不凡”,风雷仪表厂的前身就是上海手表厂“608”军工保密车间,主要造精密的航空机械用表,1966年三线建设的时候搬到了西安。看看,这和全国闻名的“上海”牌手表都有“亲戚关系”。“好人好马上三线”,这厂子以前就是“上海阿拉”的地盘。以前我骑着车子路过那仪表厂,早就没了,就剩下那些带着明显时代印记的厂房、宿舍、家属院。秦岭这边,不少峪口前,都有这种老建筑。没想到,这里稍微改造一下,就成了影视基地,真是挺有想法。 《主角》的故事背景是七十年代后期到八九十年代,**年代的背景还真不好找。对60后、70后来说,那个年代的记忆,就是童年和青春的记忆。看到眼前这种老建筑、老铺面,都是满满的回忆。我是见过没改造前的西安四条大街的,那会儿北大街新华书店对面那一排,西大街的那一片,都是低矮的瓦房,印象最深的就是北大街新华书店对面的那一排,还有西大街的那一片。甚至**说,这种理发店、这种日杂店,都是当年常去的地方。话说设置**片场的人,一看就是那个年代过来的人,把那个年代街道的风情元素,拿捏得挺准的。据当事人说,《主角》电视剧有超过60%的主场景都要在这里取景。苏式工业建筑群,高大的梧桐树,陈旧的礼堂、宿舍楼,挺有那个年代的烟火气息。有点儿怀旧情绪的人,到这里拍照,很上镜?手上缺瓶冰峰,西安周边这样闲置的老厂房很,像改造过的大华1935、纺织城艺术区、老钢厂……那些都在城区,郊区这边这样老厂改造的,好像还真不多。把老工业基地变成文创产业园和创意区,都挺“洋火”的,像这样自自然然,甚至**说有些破烂的,好像还真没有。这条路牌看着有点假,我是坐过11路的,搞文化创意的都太“桑眼”,还没怎么捏,就把刀子磨得“残火”的,咋,准备割肉啊?有些东西闲着也是闲着,先把人气拢拢,甚至**说有些地方本来就是公益性的,没必要急着挣钱。环山路上很多公益性的建设*没想着挣钱,就是为了**了西安市民的生活。来转悠的人多了,小钱自然就撒出去了。最见不得的就是事情还没怎么捏,就有专家谈论什么“影视+文旅+农业+科技+艺术”多元碰撞,“解锁剧组拍摄、影视文博、研学、乡村休闲、生态农场等**文旅场景,打造全国工业遗产活化标杆。”这就把人给吓跑了。街道上这些场景*就百十米,院子里面的还没开放,要是专门来这里打卡拍照,不太值得。好在西安市的闲人多,沿着环山路转的闲人更多。石砭峪东边和西边的天子峪、百塔寺、抱龙峪,都是西安人爱转的地方,闲转的时候顺路来这里看看,也不错。等《主角》上演后,这里肯定还有一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