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说这《中华》第二集《鹿鸣》,讲的就是那商纣王完犊子,周公上台收拾残局,“中国”这两个字儿,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冒出来了。想当年那商朝,从“大邑商”弄到“小邦周”,花样百出。玄鸟凤凰甲骨青铜鬼神人心这一通折腾下来,就是《中华》说的商周,就是中华的史诗呗。玄鸟是得劲儿,可也消散了,商朝传了31世,到末年那会儿,暴君当道,老百姓活得累。这时候,有个姜尚,都70多岁了,从朝歌出来了。前半辈子,卖过吃食,当过屠夫,肚子里有数儿,可就是没地儿使。他在渭水边,用个直钩,“钓”上了周文王,也“钓”上了一个改变历史的机会。岐山脚下,周人***自称“小邦”,可人家愣是用一把韭菜、一只羔羊,整出最实在的祭祀来。凤鸣声里,**来自东夷的“凤凰”姜尚,就成了周人嘴里的祥瑞之人。公元前1046年,是个雨夜,四万五千人的联军,就那么冒雨过河。前面有几十万敌军天上还有颗木星,被人当灾星瞅着,可也挡不住他们造反的决心。牧野之战,那热闹,奴隶们全倒戈了,纣王最后自焚了,玄鸟也彻底没影儿了,商朝31世,就这么结束了!“德”字旁边加个心,“中国”这两个字儿,就这么定下来了,天下算是初步安顿了。武王姬发油尽灯枯,在病床上,把天下,还有他**年幼的儿子,一股脑儿托付给了他弟弟姬旦:“去度邑看看吧。”周公旦就把“德”字加了个心,把礼乐整成了制度:瑟那25根弦,立的是廉耻;埙那泥土的声音,分的是高低;钟那青铜的声音,提醒大家这是天命。成王随手摘下一片桐叶,说逗你玩**叔虞远赴唐国,“分封制”就这么成了周王朝扩张的底子。夜幕降临,成王在洛水边上,跟一个年轻的贵族何,说一下祖辈和父辈那些事儿。他追忆文王怎么翦灭商朝,武王怎么在牧野发狠,也回忆周公东征三年,怎么营建成周。成王一拍大腿,站起来,摸着个尊,念出武王当年告祭于天的誓言:“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这话,被原封不动地刻进了铜尊壁里,“中国”这两个字儿,第一次被文字给定了型!那一刻,洛邑成了天下的中心;那一刻,好几个部族开始以“中国”自居,一块儿写下了这三千年没断过的文明故事……要说这六个看着就*牛的场面:渭水垂钓,姜尚那么一说,“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这话,愣是从***传到;牧野雨夜急行军,鼓点、雨点、心跳搅和一块儿,那暴虐的商朝,说垮就垮了; “德”字加心,嗖一下,文明就升级了;周公亲自调音,乐器就成了制度;桐叶变玉圭,绿叶翻转为国礼,“分封制”就这么定了天下;何尊之“中国”,把“中”和“国”俩字儿,头一回拴在了一起。再说那三颗“彩蛋”:利簋那上面122个字儿,把武王伐纣那事儿,定准到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早晨;克盉、克罍,让北京三千年前的“户口本”,第一次露脸;还有“我心匪石,不可转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些浪漫诗句,原来的地儿,也瞅见了。为啥叫《鹿鸣》?这得从“呦呦鹿鸣,食野之苹”。鹿,是周人的瑞兽,鸣,是礼乐的开头。当鹿鸣声在片尾那么一通响,你琢磨琢磨:追的,也不是一头鹿,**叫“中国”的共识。这《中华》第二部《刻骨铭心》第二集《鹿鸣》,北京卫视今儿晚上10点03分播,北京新闻频道10点30分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