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线上那边,一帮喜剧演员,专门挑女性的苦处往上扯。家暴黄谣农村妇女的辛酸全给搬上综艺,讲得惨。搞得网上大家都知道了,热搜榜上天天是她们的名字,小红书上的笔记,一夜之间就能涨个十万加,流量是赚得盆满钵满。可内里咋回事呢?节目监制的嘴上不说,私下里可都传出来了,不惨?那还给你剪啥?你得演得家信以为真才行。彩排导演拿着个计时器,瞪着眼说,你得在三十秒内哭出来,哭不到位,**段子就废了,你那点表演功夫*就那样了。还有个叫李诞的,前几年说柳岩腿短那句话,被人翻出来了,评论区里立马就炸了,二十万条评论往上涨。节目组一看,这可不行,赶紧连夜加班,弄出点“女性友好”的花絮出来,把流量给恰饱饱。线下呢?线下就是另一回事了。这些喜剧演员,成了被榨干的“民工”。深圳以前**脱口秀的好地方,呢?一地鸡毛。演员的薪酬,忽高忽低的。以前一场演出,500块,呢?砍到200块一场。俱乐部那边还说得冠冕堂皇,“爱演演,不爱演拉倒”。这成本算盘一打,就头疼。四个演员,一个主持,再加个场务,总共才2200块。可电影院租场就要3000,门票才70块一张,你得卖出去76张票才能保本。可最后呢?只来了23个观众。老板当场就把海报撕了,拿去当抹布了都。这些演员想活下去?要么像**叫“一只麦二狗”的,跑去拍抖音,一下子就有了760万粉。要么就等着那些综艺里出来的明星,来搞什么“扶贫”巡演,一张票能炒到580块。而普通演员呢?只能啃冷盒饭。这就好笑又魔幻了。综艺里,那些女演员还一脸悲愤地说,“我为那些被家暴的姐姐们发声”。可就在同一时间,线下剧场外面,真有一个被家暴的大姐,她在那儿求退票“娃的奶粉钱不够了”。热搜上,人人都喊“姐姐好飒”,可现实中,大姐连微博都没下载过。节目组把“女性觉醒”当成了流量的密码,可他们却没给这些线下女演员涨一分钱演出费。观众们在微博上为“冒犯艺术”吵得不可开交,拉黑、回骂,可没人愿意花那70块钱,走进小剧场去听一场脱口秀。当“苦难”成了综艺的KPI,真正的苦难就被留在了线下。演员200块一场的廉价段子,也是观众捂紧钱包的38℃夏天。脱口秀这火,烧红了线上数据,可也烧穿了线下饭碗。下一次热搜再爆,你就有人在镜头前替你哭,有人在剧场外为你笑,而你,才是那把能决定谁活下去的票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