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行!你上!》这部电影,讲的是郎朗和他爹郎国任的故事。这电影一拍出来,就*有劲儿,*冲天的,把这几十年中国怎么起来的故事,给整明白了。电影一开始,就有点意思。说是原来打算让赵本山也出场的,后来不知道咋回事就没了。有点可惜,赵本山要是**来了,这部电影的主题“你行!你上!”就更容易明白,电影看起来也不会那么费解。以前这电影叫《英雄出少年》,改名叫《你行!你上!》,我觉得改得好。以前的名字,重点好像在郎朗身上,但真实情况是,电影里更重要、更核心的,是郎国任**爹。“你行!你上!”这话,就是郎国任激励郎朗的时候说的,很符合这电影的调调。赵本山能成为全国人民都知道的明星,主要是因为他老在春晚舞台上唱主角,一晃就快二十年了吧。每年春晚,大家最惦记的就是赵本山的小品。他小品里最拿手扮的,就是一个被改革开放给甩在后面的爹。不是有威严、有脸面的爹,一个跟不上趟儿的、有点笨手笨脚、搞笑的爹。西装、时装都流行,这位“爹”穿的衣服,就好**从六七十年代突然蹦出来的,一顶扣得低低的干部帽,一件皱巴巴的中山装,走起路来都容易摔跤,说话也老出错。观众看着这种“爹”,嘻嘻哈哈地笑,心里*高兴,觉得自己这代人跟上了时代的步伐。赵本山的小品还透着一股意思:中国要进入新阶段,得从文化上、心理上“干掉”老的观念才行,老的观念跟不上新的时代,给不了人指点,摆脱了老的观念,才能适应新现实。赵本山这么说,多数人跟着这么说,算是的主流想法。《你行!你上!》这部电影,就很不一样,它有点逆着潮流。导演兼演员姜文,用一种*直接、*冲的**,用电影,对着“得先扔掉老爹才能跟上新时代”的说法大喊一声:“瞎说!”在电影里,郎朗弹钢琴弹得好,是靠他爹郎国任带着起来的。郎国任管着郎朗的方方面面,把他的人生每一步都安排得妥妥当当,父子俩吵架,每次都是郎国任赢。郎朗终于跟爹说了不,郎国任也觉得没办法了,想回沈阳老家,**又**从天上掉下来差不多,在郎朗的音乐会现场出现了,还又一次当起了郎朗的精神头儿,把他推到了舞台中央。姜文拍用了好多近景、特写,几乎没有拍得很宽的镜头,*没有拍得很久的镜头,再加上剪辑得快,台词说得密,音乐用得狠,**看着听,眼睛都花,耳朵都嗡嗡响,一点喘口气的机会都没有。这么一来,观众就好像也跟着可怜的小郎朗一样,在一个目标很明确、带着点革命那股劲儿、*霸道、嗓门大、甚至有点暴力倾向的爹的逼着下,不管不顾地往前冲。这位爹是从哪儿来的呢?姜文用了一些符号提醒观众,**雪天里**伟人像,帽子上的红五角星,文革后期那些年轻人特喜欢的飞行夹克,还有三轮摩托车……郎国任,还有他在沈阳的民乐团、公安局的那些同事,都把郎朗当成“自家的孩子”,抢着要给儿子出主意、出钱、出力气,非要把儿子培养成钢琴大师。二十世纪后半叶冷战的输赢慢慢看得见,七八十年代中国社会的天翻地覆,这些人,就成了没革命目标但还想着革命的愣头青,是打散了队伍后聚起来,却发现没领导、没方向、*迷茫的一帮人,是流到敌人地盘上,甚至到了国外,像游击队一样的人……以前被打败的老世界,又摇身一变,成了胜利者,*风光地出现了。这些人心里*不是滋味,忍受着失败的难受,心里明白这辈子**再没法把“老世界打趴下”了——外头**大世界已经塌了,那就回家里再不能改造外头了,那就好好改造自家的孩子吧!郎国任心里清楚,他和儿子已经到了一个跟他们熟悉的世界不一样的平行世界,在**世界里,没有政委、指导员、老班长,*没有“革命大家庭”的感觉,每一个能帮儿子成为“大师”、“经纪人”的人,都在盯着爹的地位和荣誉。对郎国任来说,帮儿子成功,也是一种抢儿子的过程。这是最后的较量,郎国任不能输,输了就什么都没了。郎国任不是一个普通的望子成龙的父亲,他是一个被好几个“鬼”缠着的“超级大爸”,这些“鬼”包括《英雄儿女》里的王文清,《年轻的一代》里的林坚,甚至还有《红灯记》里的李玉和……这些“鬼”追着他、催着他,不得安生,也不能有半点退让。电影郎国任昏过去了,又醒了,躺在直升机上,从郎朗的音乐会飞过。下面是旧世界的心脏地带,儿子已经在他的领域里爬到了最顶尖的地方。郎国任流了眼泪,不知道是心里难受还是高兴,真是一下子就哭了。就这样,《你行!你上!》用一种破除旧框框、建立新规则的劲头,把这几十年中国怎么起来的叙事,给想了明白。大家这才明白,把爹“干掉”,只能从人身上干掉,但爹的精神,还是到处都是,还是能影响人、鼓励人,还是能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