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极岛》上映了,多数人等着看呢。首映票房没噌噌往上涨,口碑也大失所望。8月8号,这电影首映,排片是第一,但首日票房才七千多万。这数字,跟旁边**已经上影两周、排片没它多,但票房甩它一千万的《南京照相馆》比起来,就有点尴尬了。朱一龙为了演好角色,体重降得狠,体脂率9.5%,光膀子上阵,看着是真拼。可这电影的首映口碑,朱一龙还是救不了。因为这电影讲的故事,跟真实历史有点偏差,人物造型也看不懂,**“野人”,这怎么说好呢?不少网友说,这真实的历史事件,拍成了“加勒比海盗手撕鬼子”。《东极岛》是讲二战时候,中国渔民用这些人船,把被日军堵在沉船“里斯本丸”里的英国战俘给救出来的事儿。这故事本身,*了不起的。管虎、费振翔导的,朱一龙、吴磊、倪妮、杨皓宇、陈明昊、倪大红这些人主演,阵容看着是*唬人。加上是**,本来大家*期待的。去年,同样的故事拍成了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那口碑好得很,豆瓣9.2分,也算是给这部电影垫了个底。可没想到,《东极岛》一上映,失望。有人说:“论真实,不如看《里斯本丸沉没》;论故事,不如看《南京照相馆》。”《东极岛》的首映口碑,*两极的。好的一面是,电影工业做得不错,视觉效果、水下摄影,那水平*高。有说法说剧组1:1造了沉船,还用了个特大的恒温水景棚,模拟海浪,这功夫是下了。演员们也都不错,朱一龙、吴磊,为了角色减脂健身,那效果,把人下水救人的紧张劲儿给撑起来了。**说,演员们都很拼,每个人都有亮点。**口碑差,不能怪演员们。问题出在哪儿呢?有人说,是改编跑偏了。真实历史里,中国渔民用命救英国战俘,人命关天,跟谁没关系,该救就救。可电影里,却改成,因为日军压迫、屠村威胁,中国渔民才觉醒,反抗一下。就变了味。电影里,还把英国战俘给捧得太高了。有个英国战俘,最早被救的,举着个地球仪,跟渔民说“这是你的国家”。英国战俘为了保岛上渔民,自己跑去日军那儿自首。这些改,有人觉得是歪曲历史,把日本人的坏劲儿给淡化了,把报恩拍成了施舍。本来*光荣的救人场面,电影里拍得乱七八糟。大家穿着跟比基尼一样衣服出海,倪妮演的**阿花,突然叉开腿站在船头,还有个人爬上桅杆,又吼又叫,被说像要去拍“加勒比海盗”。以前看《里斯本丸沉没》有个人说:“这电影最打动我的,是那些渔民,不管是谁,海上有人遇险,就得去救。这种最实在的大义,最感动。”可《东极岛》没抓住劲儿,反而把重点放别处了,这是观众最不能接受的地方。还有几个细节,也不舒服。一是渔民穿的衣服,有人说是假的,跟历史对不上,很是有人说,四十年代,中国女的渔民不**穿“比基尼式上衣”。二是男女主角,在白天搞亲密动作,跟电影整体调调不搭,不少人觉得这**删掉。三是,送烟当谢礼,这也不有学者说,抗战时候,烟是稀罕物,不**随便送人,这不符合***物资紧张的情况。这些跟历史不符的地方,让电影越改越乱。《东极岛》前面,把几个主角的光环放大得太厉害,**三分之二的电影都在讲他们个人的英雄事迹,反而把那次渔民自发的集体救人给弱化了。之前*被看好的,可首映那天,票房预测就从40亿往下掉,最后不到8亿。这跟同档期的《南京照相馆》(预测31亿)和动画片《浪浪山小妖怪》(预测13亿)比起来,就有点惨了。《南京照相馆》是讲大屠杀背景下的普通人的勇气和抗争,叙事扎实,不煽情,镜头也克制,通过照相馆的一帮人保护历史影像,心里产生共鸣。《东极岛》投资大,讲究工业化,可把真实故事拍成了个人英雄主义、带点复仇感觉的类型片,强调个人、海战、水下动作,把中国渔民集体救人的群像给忘了,这么商业化地改编,就传出争议。看,《东极岛》想追上《南京照相馆》的票房,难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