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暑期票房的冠军,毫无疑问是《南京照相馆》。至于另一个跟它较劲的国产大片《东极岛》,上映得有点晚,加上讲故事和撩人心里那点事儿上,确实差了点火候,最后卖票能到哪儿去,也远不是当初想的**数。就头一天来看,昨天刚开画,票房才6984万,连票房榜头把交椅都没坐稳。原先还觉得这电影能卖个十来个亿看,八亿都悬了。这架势,最后能卖多少,心里大概有谱了。*可惜的,毕竟去年的那部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拍得相当不错,豆瓣评分还有9.2分那么高。看过那部纪录片的,对东极岛渔民的故事,要都*熟的。为啥这么说呢?因为《东极岛》这电影讲的事儿,跟那部纪录片是一个事儿。当年的纪录片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前后后都讲得*明白。可电影受时长限制,东极岛渔民救英国战俘那部分,就一笔带过,没细说。这回的《东极岛》,把重点放在了东极岛和岛上的渔民身上。这样也能***从另一面,把当年发生的事儿,从头到尾捋得比较清楚。但你要是想靠这电影了解历史,要失望了,艺术加工得有点多。电影拍得确实不赖,尤其是管虎导演,拍战争片和搞大场面,还是有两把刷子的。那些大场面,很是最后海上救人的那几场戏,看着就*带劲。但除了这些,电影好不了哪儿去。讲故事这方面,***烂的。前面一大堆没用的戏和硬煽情,可故事主线*没啥推进,你得等海上救援那部分,看着那些大场面和紧张气氛,才能稍微提提神。前面那部分,多少有点无聊,对主线没啥使。或者说,整个故事线索,没个能把人憋得喘不过气的事儿,带着观众往前走。***同期的《南京照相馆》,就很清楚。申奥在讲故事和撩人心里那点事儿上,确实有两下子。《东极岛》这边,就有点硬邦邦的。尤其是**日本鬼子坏,那边更有招儿。

这电影还有个*别扭的地方。一直觉得,《东极岛》这故事的核心,要是人最本来的善良和老实。大家都是渔民,就想平平安安过日子,救英国战俘,能有什么伟大的理想?就是人最本来的那点东西,们这么干的。**,渔民看到有人掉海里要淹死了,总不能看着不管吧。何况对方还是日本鬼子的敌人,不熟,但敌人的敌人就是这更得救。可电影偏偏不这么着,除了几个主角,其他村民更多是胆小怕事。最后救人是如何产生的,也被加上了报仇、反抗,尤其是最后设计了个屠村背景,反正也是死,不如拼了,去救类没啥区别想法。村民心里**确实有这种想法,但看过《里斯本丸沉没》的,都明白他们更核心的想法,就是人最本来的善良。这么处理,有点奇怪,把渔民朴实的善良,加上了太多功利心,好像没有这些,他们就不会救,任由战俘淹死,这样有点对不起角色了。一直觉得,这群普通人、底层渔民,本来过着普通日子,想跟世界没啥关系,可最要紧的部分时刻,爆发出最大的善意,这种故事,才更感动,也更有深度。可电影硬加了这么多主题,只在最后靠台词硬凑了几句(说自己*没想明白为啥救人,但已经没办法了)。或者,这么创作,还是野心太大想让电影能扯更多话题,好传播。但这,又太刻意、太想当然了。相对应的,倪妮**角色也有点刻意。不是说倪妮演得不好,只是觉得,里面有些事,是创作者硬加给她的,太生硬了。就拿她最后那段慷慨激昂的发言来说,很明显。这段话好不好?不错。写得有力,讲得也有道理。骂封建思想,说女人也能上渔船,谁说不行?但,这段话放在电影里,就*怪的。

这话跟角色不太搭,人都有时代局限,何况是个小渔村长大的底层人,她**有她的觉醒,但这么说话,显然拔得太高了。一看就知道,这话不是角色说的,是创作者硬塞给她的。为什么要加这段剧情和发言,也很清楚,就是为了宣传时,多一个女权主义的点。这不是好不好、对不是太生硬、太刻意了,生怕别人看不出来创作者这点小心思。尤其是,这么个话题,放在电影里,本来就有点奇怪。毕竟电影连最该说的**大爱的主题,都没说清楚就转身加个女权主义话题,**前面给渔民救人加那么多理由一样,还是想太多,电影的核心更模糊了。这也是电影最大,就是连个基本的故事都没讲好。甚至,去年的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在讲故事这方面,都强过这部电影。那部片子始终是围绕那艘沉船,船怎么回事,为啥沉的,谁在船上,这些人后来怎么样了,谁该负责,谁该感谢,纪录片里都有说,这至少是个完整的故事,观众也能顺顺当当地看下去。而《东极岛》,就一件事,救人。可电影连救人本身都没说清楚,又加了不少鸡毛蒜皮和私心杂念。就是想法太多,最后都没讲明白,*遗憾的。电影唯一的亮点,或者说一开始觉得地方就是,电影把三个主角都拍得很漂亮,健康、湿漉漉的、带着野性和欲望的美感。几个角色都很有魅力,有生命力。哇,**是有魅力,是拍**年代的作品里,很少能见到的国人形象。上次有这种感觉,还是第一部《封神》。这也*纳闷的,就是他们这么健康、性感的形象,跟电影的关联*没那么大。或者,只能说,创作者觉得,这么健康、性感的形象,才配得上这群无名英雄吧。怎么说他们觉得是,那就这么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