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泡泡玛特谷子,微短剧爆火,逆袭爽剧放松解压近期,泡泡玛特拉布布公仔火得一塌糊涂,谷子潮玩这些戳中老百姓心窝子的消费热点,老鼻子人盯着了。潮玩盲盒、心理安慰经济、人工智能陪着聊、高兴自己花钱……这帮Z世代,为一只会跳舞的电子宠物掏钱,打工人对心理安慰感兴趣,直播间里解压捏捏乐一天能卖个十万件——情绪消费,正成经济新增长点。这背景下,南都搞了个“情绪经济专题研究”系列报道,老老实实盯着情绪消费、底下产业生态和钱怎么流的。今儿,咱就说说碎片化时代微短剧情绪狂欢,还有底下产业生态。刚出场那“鹿鸣于”,典型“好姑娘”,温柔顺从、乖巧听话,可家族里头被人使唤、被人欺负,甚至婚礼上得安安静静画画。可剧情一转,快——她藏起心眼,假装老实,把欺负她的人一个一个收拾了。“鹿鸣于”是热门短剧《好一个乖乖女》的女主角,每一集都在“装可怜”和“逆袭”之间来回折腾。这种“扮弱小贼强”的部分,正中观众下怀。95后微短剧用户菲菲(化名)挑微短剧的标准简单得很,“看脸”,演员长得咋样,比剧情合不合逻辑重要多了。“鹿鸣于”这种大女主又自强又硬的性格,也是菲菲喜欢的,“我喜欢看‘霸道总裁’这种老套路,就是节奏太快了,没咋铺垫,剧情就完了。”《好一个乖乖女》海报。以菲菲为代表的微短剧用户,有6.96亿,差不多占总网民七成。《2024年中国微短剧产业研究报告》说,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涨到505亿,头回超过一年电影票钱,2025年能到634.3亿,2027年能到856.5亿。业内觉得,微短剧本质上是一种高度商品化的情绪管理**,贼依赖冲击用户神经系统,“记住剧情不是花钱目的,情绪体验才是核心。”职场人碎片时间的“情绪解药”“看短剧就是让自己放松”不少年轻人日子过得快节奏、压力大,微短剧正好填了他们碎片时间的娱乐坑。不管是上班路上短暂放松,还是睡前一小时放空,微短剧都有独特魔力,成了现代人生活里的“情绪解药”。95后微短剧用户菲菲,主要通过抖音看到短剧切片,要是内容**人,就转去红果短剧App看完整剧。菲菲看剧时间主要在休闲时候,“下了班睡觉前有时间刷会儿短剧哄自己睡着。”她习惯一口气刷完一部剧,老用“快进”功能,跳过没啥意思的,直接看高潮戏,一般一小时就能看完一部。菲菲透露,很多红果App上的短剧改编自晋江小说,她对这类套路熟得很,“我知道是啥套路,所以一些衔接剧情的内容就快进。”在她看来,微短剧的碎片化特点正好合了她的闲时间,其娱乐和陪着聊的性质,让她觉得像“听音乐一样”的日常消遣。跟菲菲类似,35岁的曾锃(化名)也是微短剧铁粉。过去一年里,他看了几十部微短剧,题材从仙侠玄幻到萌宝甜宠,都看。曾锃坦言,微短剧**他的核心是“节奏快、看点密”,**“吃快餐一样,脑子不用转,跟着剧情走就行”。他最初喜欢仙侠玄幻类微短剧,**《云渺:我修仙多年强亿点怎么了》等系列作品,这类剧一般带点“魔幻悬疑的反差感”,情节紧绷,“三五集就有**,不像长剧那么啰嗦。”对看剧动机,曾锃强调自己纯粹是为了放松:“短剧没啥干货,看完就忘,但能放空。”他习惯闲时候“加速刷剧”,一两小时就能看完一部。若说让菲菲迷上的颜值是微短剧的“门面”,那爽感就是它的“魂”。曾锃坦言,微短剧最大强项是“直给”的快乐,“现实中实现不了的东西,**修仙、穿越,在微短剧里能快速**满足。”以《十八岁太奶奶驾到重整家族荣耀》为例,本该享福的苏家太奶奶苏云溪,意外在百岁寿宴上重回十八岁模样,力挽狂澜救家族。曾锃觉得这种"逆生长"设定有戏剧张力,剧中融合了穿越、家族斗争、亲情等元素,出于好奇心理,他一口气刷完了整部剧。《十八岁太奶奶驾到重整家族荣耀》女性成长竖屏微短剧。记住情节不是花钱目的,情绪体验才是核心,*就是即时情绪满足。这些年,微短剧靠着“短、平、快”特点迅速占领市场,成了年轻人娱乐消费新宠。根据《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数据,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达到5.76亿人,占总网民52.4%,规模超过网络外卖、网络文学、网约车和网络音频等多类基础数字服务,成了新的流量密码。而DataEye研究院《2025年H1微短剧行业数据报告》,截至2025年6月,全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6.96亿,占网民总数近七成。DataEye研究院《2025年H1微短剧行业数据报告》。微短剧咋**“上头”?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周如南在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时说,对25-35岁职场人来说,在快节奏、高压力现代生活中,尤其通勤、午休、睡前这些碎片化、累得要死的时刻,他们深层需求不是光打发时间,快速缓解焦虑、发泄压力、找点掌控感、寻求短暂情感安慰。周如南说,微短剧省略铺垫和背景,冲突猛爆发,**快**。这压缩了用户情感释放路径,们几分钟内完成“紧张-期待-释放-满足”情绪循环,不要用户因节奏慢流失,抓住宝贵碎片时间窗口。行业数据报告,今年3月-6月红果短剧题材标签看,逆袭题材占比最前,投微短剧超1万部,占总量15%;其次是总裁题材,共6708部,占比约9%;现代言情题材以5385部、约7%的占比紧随其后。这些数据背后,**出当代观众对特定情感价值的强烈需求。针对这现象,周如南提醒记者,微短剧通过高度类型化、标签化的人物和情节,如“霸道总裁”、“恶婆婆”、“职场逆袭”,在极短时间内建个容易理解和代入的“拟态情感环境”。**环境是高度**性和夸张化的,但其情感内核,如焦虑、渴望、压抑、释放等情绪直接戳中特定人群现实痛点:中老年人情感缺失、职场新人生存压力……红果短剧题材标签TOP20。“用户沉浸其中,完成的是‘情感代偿’过程。”周如南说,微短剧本质上是一种高度商品化的情感管理**。利用人类神经系统快速奖励机制,通过高频、强化情绪刺激(如反转、冲突、胜利、爽感)直接“锁住”用户注意力。“与戏剧的‘起承转合’不同,微短剧遵循的是心理刺激的‘触发-反应-强化’模型,类似于一种数字化的‘感官通道’。”周如南强调,微短剧贼依赖冲击用户神经系统的瞬时刺激,用户追求的是那一刻的解压、兴奋或满足,不是故事深度或人物内涵。记住情节不是花钱目的,情绪体验才是核心,*就是即时情绪满足。光抓情绪还不够,还得电影级工业化能力根据《2025年上半年微短剧阶段性发展报告》,从性别结构看,女性用户还是微短剧消费主力,整体占比55.8%,其中18-34岁年轻女性**最高活跃度和付费转化率。红果短剧官方数据,平台女性用户占比同比**14个百分点。DataEye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女频热力值约40.29亿,占比超70%。“我们走的是情绪陪伴路线。”制片人内谷这样形容她做的精品女频微短剧。她的作品如《姐姐哭起来更漂亮了》《猎爱》等,主打“免费向”**,内容涵盖恋爱、事业逆袭、萌宝等元素,目标直指一二线城市年轻女性。这类剧集核心不是复杂剧情,通过“大女主”角色刻画传递价值观认同感。微短剧用户菲菲对此深有共鸣。她很提到《好一个乖乖女》中“有勇有谋”的女主角,觉得这种角色“能利用环境甚至男主角达到目标,但保留底线”的部分让她产生强烈认同。“现实中我会有意识无意识地向着这种东西靠近,但影视就是虚构,还是得现实点。”菲菲的话说明微短剧作用:它不沉溺幻想,通过角色刻画有精神参照,潜移默化影响现实中自我期待。这些年,微短剧行业在爆发式增长中渐渐的走向成熟,从最初“野蛮生长”迈入精品化、工业化发展新阶段。“短剧已进入3.0甚至4.0时代,光抓情绪不够,得电影级工业化能力。”据内谷介绍,她团队正筹备短剧精品化培训课程,涵盖编剧、导演、制片全链条培养,优秀学员可直接进剧组实践。内谷提醒南都·湾财社记者,一部精品女频微短剧一般60-80集,拍摄周期只需7-12天,但剧本创作得提前一个半月完成。她强调,“从剧本到成片,每个环节都得高效衔接,容错率极低。”这种工业化**倒逼团队在流程管控和资源整合上更严格。内谷透露,“免费向微短剧单部投资已涨到130-150万,比早期高多了,画面质感甚至超过部分长剧。”她说,“用户对品质要求在涨。”拍摄场景多选各地短剧产业基地,这些基地有棚拍场地和基础配套,但其他资源剧组还得自己弄。国内短剧企业达9.54万家华南地区占比28.94%微短剧工业化制作背后,是规模化的企业数量和产业生态。企查查数据,截至2025年6月中旬,国内短剧相关现存企业达9.54万家。从地区分布看,相关企业多集中华南、华东、西南地区,分别占比28.94%、27.68%、11.4%,给数字创意、AI模型训练等多个新兴产业**新动能。短剧行业发展报告。在政策支持和市场引导下,微短剧产业资源持续向强项区域集中,催生多个典型产业集群。多地政府推出微短剧扶持计划,通过给激励资金、配套扶持政策、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打造覆盖创作、拍摄、制作、发行全产业链“一条龙”式服务,**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带动当地数字经济发展。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实施“微短剧+”行动计划赋能千行百业的通知》。**,2024年,西安、郑州、杭州等地,**争做“微短剧名城”、打造“微短剧之都”,从资金支持、资源倾斜、基地建设、人才培养各方面给政策支持。陕西西安在微短剧行业排头,带动了演员、汽车租赁、影棚搭建等上下游产业发展,**餐饮、住宿、旅游等多元业态升级,给西安本地经济**强动力。河南郑州目前已聚集超过290家相关企业和3万名固定从业人员,累计播出微短剧超过1000部。自2023年起,电商和OTA平台也开始布局微短剧市场,想**用户粘性、拓新增长点、**线上销量。截至2024年12月,共有348个品牌参与微短剧投放,其中231个品牌是首次入局,占比约66.4%,美妆、电商、个护清洁是合作微短剧最多的领域。“质感替代爽感”是行业生态变革催化剂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2024微短剧行业生态洞察报告》,2024年各平台已累计上线微短剧超3万部。微短剧渐渐的火爆,国家广电总局自2022年起就加强监管和引导,推出系列政策规范**微短剧向精品化发展。为促进行业专业化、精品化发展,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要求落实微短剧“分类分层审核”制度,根据微短剧发展实际,按照国产网络剧片分级监管、重点监管原则,对微短剧三类分三级审核管理,以差异化、精准化管理审核流程、**审核效率。“针对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情况,‘分类分层审核’制度对清理低俗、暴力、违法违规内容,建立行业基本底线非常必要和有效。”周如南说,有效根治行业乱象重点在于“价值回归”。监管和技术治理要真有效,必须服务于引导行业价值转向。从纯粹流量比拼、追求短期爽感,转向有高品质、有价值内涵内容。这要政策引导机制激励优质创作,如设立精品短剧专项扶持基金、算法推荐权重兼顾艺术性和思想性,倒不如说光“设禁区”。萌宝题材微短剧《穿书之炮灰变身天道亲闺女》。作为微短剧资深用户,曾锃也注意到制作水平**,“从最早连特效都没有,到服装、镜头、演员都更精致了。”谈及微短剧以后曾锃觉得“题材创新是重点”。在微短剧市场陷入同质化、套路化瓶颈时,萌宝题材微短剧如一股清流,给观众**新鲜感。主打“高甜治愈”的萌宝题材,已成为今年微短剧爆款趋势。公开数据,今年5月红果榜单中,《穿书之炮灰变身天道亲闺女》《亡国倒计时,小公主心声拯救皇帝》《锦鲤萌宝闹京都》等萌宝微短剧多次上榜,其中《穿书之炮灰变身天道亲闺女》观看量破10亿。曾锃对这种创新题材赞不绝口:“小朋友演技自然生动,题材设定很有创意,看起来很有意思。”传统文化题材微短剧。更值得**的是,微短剧正成传统文化传播新载体。今年以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实施“微短剧+”行动计划,传统文化题材在微短剧领域掀“国风潮”。**,以河南少林功夫为主题的《天下嵩山》、以制扇技艺为主题的《一梦枕星河》、以广东醒狮为主题的《超越吧!阿娟》、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傩戏为创作背景的微短剧《傩戏》仅上线两日,在短剧平台热度就达五千万。微短剧精品化转型在《家里家外》《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等作品中初步显现。周如南说,此类精品微短剧**通过电影级制作、复杂情感叙事、社会议题深度挖掘来**用户,实现“价值运营”而非仅仅“流量收割”,标志着部分从业者和平台开始挑战单一“爽感依赖”。“‘质感替代爽感’的价值回归,是行业生态变革催化剂。”周如南说,这种突破会在人才需求、**转型和商业价值引领等多重维度**深远影响。但能否成新主流,最终看行业能否摆脱单一流量博弈,走向更多元、强调价值内涵的可持续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