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安的荔枝》上映前大鹏信心满满,嘴上喊着要掀翻整个暑期档。说是喜剧,观众看的时候能乐,看久了心里头又跟着主角燃起来。票房*就6.68亿,离之前9亿多的预测差了一大截。导演心里肯定是不爽的,憋着一股劲儿,想不通为啥这么努力,**就这么点钱。说**就是投入和产出不搭界,是个体跑不过大环境的活计。一开始,票房预测高,最高的时候都喊到9亿多了。豆瓣评分7.6,不算低,可同期片子也不弱有《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罗小黑战记2》和《戏台》,这几部都不错,分走了不少观众。上映那会儿,《长安的荔枝》排片还行,30%以上。可《南京照相馆》一上来就炸了,口碑好,上座率高,单日票房过亿,排片一下子就超过了《荔枝》。《戏台》口碑慢慢上来,排片也蹭蹭往上涨,差不多和《荔枝》打成了平手。《浪浪山小妖怪》也上映了,排片就更少了,《长安的荔枝》最后就剩个2%左右。跟《浪浪山小妖怪》比,《长安的荔枝》问题出在哪儿,大家心里都有数。两部片子主角都是小人物,对底层老百姓也*关心的,还对上班那点事儿有点讽刺。《浪浪山小妖怪》往上的情绪,结局是四个小妖怪被打回原型,啥名儿都没留下,可它燃过,高潮戏是主角们一起打败了个厉害的大妖。结局是现实的,但中间那帮小孩儿打妖怪那段,*给观众安慰的,*燃的。《长安的荔枝》情绪就是往下走的。后半段*现实的,也*憋屈的。李善德想干点实事,**被各部门踢皮球来踢皮球去。《年会不能停》里也有对上班那点的讽刺,但喜剧,《长安的荔枝》里对上班的讽刺,观众是笑不出来的,就剩下个无奈。后来送荔枝那部分,主角接二连三遇上逃驿和刺客埋伏,还有角色挂了。就算任务完成了,李善德骑马赶到长安,脸上皱纹一堆,眼睛里血丝都出来了,头发也白了不少,这很难说是“燃”。主角的结局是被贬了,电影的结局是主角听说长安沦陷了,吃着荔枝就哭成**样儿了。《长安的荔枝》的情绪就是一路往下掉,没个宣泄的出口。加上《长安的荔枝》的剧情、台词、表达都*直白的,**看完没啥回味,心里头没点余震,也激不起大家反复聊、反复**的劲儿,口碑就没法慢慢发酵了。不少观众觉得大鹏是自个儿跟自个儿过不去。电影上映17天,票房到了6.32亿,同期有《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压着,票房想再涨太难了。那天凌晨2点半,大鹏在微博上问,“有压根儿就不想看《长安的荔枝》的吗?”第二天,他就宣布加一轮路演,带着电影跑去了天津、石家庄、太原。电影卖得不差,大鹏路演的时候也说了,电影没亏。**不是钱的事儿,是心里头的事儿。大鹏为《长安的荔枝》真是拼了,他说这部电影是他“孤品”,“下一个十年,没一部能像《长安的荔枝》这么拼了,以后没这么自导自演自编,还是古装,还得骑马,还得打。”不少观众都说,《长安的荔枝》是大鹏最好的一部电影。豆瓣7.6分,是他导演长片里最高的分,跟《保你平安》一样。他第一次拍长片《煎饼侠》那会儿还外行,不懂,*没经验。后来他回忆说,“拍《煎饼侠》最后混音做完,我再看成片看傻了,我说原来这电影还能有这么大变化。”到了《长安的荔枝》,他就能用镜头说话了,**李善德骑马奔向长安城那场戏,他用了全景横移镜头,背景是李善德历经千辛万苦送着荔枝,前景是酒楼里的人还在吃喝玩乐。可就是这样一部他费劲、用心、下死力气拍的电影,一部拿了他导演生涯最高口碑的电影,票房*就这么点,比《缝纫机乐队》和文艺片《吉祥》还高不了多少。**是真让大鹏给琢磨明白了。以前也出现过类似情况。《缝纫机乐队》豆瓣6.6分,不算高,但大鹏真心实意地为它感动过。拍完最后一个镜头,天都亮了,大鹏站在鸭绿江边,看着日出,对乔杉说,“我这辈子**都拍不出这么好的电影了。”《缝纫机乐队》最后*就4.59亿票房,没《煎饼侠》的一半。跟《长安的荔枝》没啥区别,《缝纫机乐队》*没亏——大鹏透底,《缝》的成本是8000万,最后分账1.62亿。《煎饼侠》上映大鹏觉得那只是上坡路的开始,他觉着自己以后还会**喜欢他。但《煎饼侠》还是他票房最高的,唯一破10亿的电影。某种上说,《煎饼侠》能大火,也有时代的。十年前,电影市场野蛮生长,观众对娱乐玩意儿需求大,银幕也噌噌往上涨。大鹏一步一步进步的,但市场和观众也在进步,甚至进步得更快。**他为了票房这点事儿还内耗,这种“奢侈”的烦恼,普通观众**都理解不了。前两天路演大鹏说他悟了。他说:“我觉得还是要潇洒一些,既往不恋,纵情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