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万物》在央视热播,赵德发聊起自己写东西的经历,说得*实在。这剧叫《生万物》,是在央视八套播出的,在爱奇艺也能看。它改编自山东作家赵德发写的书《缱绻与决绝》,这书拿过人民文学奖,是真好东西。前段时间赵德发跟记者聊了聊他怎么开始写东西的。要说怎么当上作家的,那得往前推一推。赵德发小时候,本来想当高中生,还想当音乐老师。7岁他跟着家里人去过县城。他看到莒南县第一中学,心里头就*向往,想着以后能去那里上学。可谁知道,学校临时停课,他连小学都没念完。两年后,他又去邻村的小学读了点书,可发现教得不怎么样,一气之下,他就辍学了,初中只上了4个月。30岁之前,他根本没啥文凭。没文凭*没挡住他的志气。临沂师范的音乐班招生,他和几个同学去考,**有三个人考上了,他倒是不在其中。他不服气,第二年又去考,另外两个没考上的同学**考上了,他还是没考上,是他们六个人里唯一一个没成的。第一个理想就这样黄了。真正转机出他24岁那年。他已经在联中教书了,看到一本文学刊物上有人谈怎么写作的,他心里一动,想:“他们能写,我也能试试!”就这么,他决定当作家。他说,是脑子一热,可这一热,就改变了他的一生。他的文学底子薄得可怜,**说是瞎猫碰上死耗子。但他认准了这条路,非搞文学不可。30岁他还跟山东大学报名,考作家班,别人觉得他放着好好的工作不要,去考**,*傻的。可他不管,两年在山东大学的时光,起了个大早。成了作家以后,赵德发对自己要求更高了。他觉得,不光要把东西写好,还要能经得起时间考验,让后人也能看。**想法,他还在坚持。中国高校的文学教育也在变。以前,中文系主要是培养研究者,不是作家。但赵德发是山东大学创意写作课程的特聘教授,他对此***深。他说,以前中文系的学生,逻辑思维*强,但写作不一样。写作要的是把生活用文学语言表达出来的能力,这要一种脑子。他举了些例子,说有些“素人作家”,送外卖的、打工的,他们社会经验**,对生活理解,所以写出来的东西能**人。可年轻学生从学校到学校,社会经验少,想写东西没素材,想表达*没依据,这就*犯难的。他认为,年轻人要想写好,得好好扩展视野,多积累点生活经验。他也承认,写作,天赋也非常重要。有些年轻人社会经验不多,但脑瓜子灵光,也能写出好东西。**的一些网络小说,那些年轻作者想象力**,写出来的东西眼前一亮。对赵德发来说,作家不光是个身份,还是一种态度。他扎根在这片土地上,从这儿汲取营养,也用作品回报这片土地。他小时候就听了不少土地的故事,他觉得土地对农民来说,不光是活着的基础,还是精神上的寄托。他把感情,都写进了《缱绻与决绝》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