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0号那天,《生万物》播到第23集,封大脚在山顶开垦了块地,弄了将近两亩。这地种啥,家里头吵起来了。宁绣绣想种药材,丹参那玩意儿。他们两口子倒也学了点种丹参的技术,还有安国中医撑腰,药材也有人收。可封二就不同意,说要种粮食,干旱作物秫秫。宁学祥也跟宁绣绣一样,不乐意种药材。搁在谁对谁错。我看**得站老地主和老公爹那边。虽说剧里老地主和老公爹是反派,是丑角,可种地上,他们俩显然更有经验——就算是他们那套封建迷信的经验,那也是经验,甚至说这些经验,反祖辈吃亏了才留下来的。好多祖辈传下来的经验,不是讲道理留的,是用封建迷信吓唬人留的。**你种药材,肯定遭天谴之类的。为啥***地不能种药材。这**跟生活常识不一样了。大家伙儿就琢磨着地上一亩地能产出多少钱,就种啥。有些地方有中药商来收,肯定能大面积种药材。可你得知道,这“随便种”的前提是——中国能从全世界不少买粮食。吃的花样可多了,肉蛋奶之外,还有好多水果蔬菜,就算粮食有点缺口,也能靠进口解决。中国有个粮食安全线,线以上,能保证自己有粮食吃。可别忘了,吃饱饭,好像才四十来年。搁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哪有本事靠粮食进口保粮食安全。***人民吃的东西特单一,粮食就是唯一的吃食,根本没有肉蛋奶和瓜果蔬菜。粮食的产量也*固定的。《生万物》播出的剧情里说,种麦子一亩地不到二百斤。这是写实,编剧是做了功课的。一亩地二百斤产粮,古代就这么点儿,一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才有了变化。化肥、农药、好种子一出来,亩产才变了。麦子亩产,一千斤以上都有**实现。可搁上世纪二十年代,这亩产,近千年都没啥变化了。这说明啥?说明中国粮食年产量,几百年都没太大变化了。明末清初,玉米来了,北方好多地方能“两年三熟”,清代开始,中国人口才翻倍,到四亿。粮食产量上去了,才能养活更多人。可人口和粮食产量一直是扯平的。**有个历史概念补充,古代中国粮食也不是全国流通的,是局域流通。甚至有的只能在村子里头流通。每年,一个村的粮食产量差不多就那么个数——也有灾年丰年有点浮动。这说明,若一个村把地拿出来种药材,那**村的粮食总量就少了。若一个地区都开始种药材,不出三年,那地区就闹饥荒。粮食,产量就那么多,流通也不方便。真要是闹饥荒了,有钱都买不到粮食。尤其是古代交通不便利,产粮大省也救不了闹饥荒的地方。***有经验的地主和农民就觉得,种粮食以外的,就是遭天谴,闹饥荒。搁钱不重要,粮食才重要。就是地主,也知道粮食在自己仓库里才踏实。光景好储备粮充足了,地主们才会种点黄豆之类的。能存好几年,算是粮食里的软黄金,但产量不如玉米。这已经是极限了。们种药材,那基本就是“遭天谴”了。上世纪前半程,出现过类一样事儿。只是***种的不是药材,是鸦片。**,种鸦片的地区没粮食了,闹了饥荒,大家手里攥着钱,都买不到粮食。饿死的人到处都是。基于这些历史事实,我觉得,还是老地主和老公爹做得对。宁绣绣这是要带着全村人一起完犊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