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电总局最近出了个新规,主要是想让大家多拍点好剧,别光囤着了。这消息一出,不少做剧的公司都乐了,股价噌噌涨。因为好多剧都拍好了,就差一个上线的机会。不新鲜。每年都有人喊,让那些压箱底儿的剧赶紧出来见见光。**《无忧渡》这剧,压了三年,后来在爱奇艺一放,那热度,高得吓人。《折腰》也是,放出来没几天,热度就破三万了。再远点儿,《人生若如初见》压了五年,预约量都三百多万。《亲爱的你》更绝,七集就冲到榜首。这些例子都说明,好剧不怕压,就怕没机会播。但现实是,每年上线的剧比以前少了。云合那份数据,去年上半年,库存剧上线比前几年少了一大截。可为啥今年大家声音又大。主要是因为今年有些剧实在太亮了,把目光都**了。娱乐资本论统计过,从2015年到2022年,拍完的剧里,还有一百多部没播过。光算得出来的那几十部,成本就快九十亿了。这还不算那些没查到的,加起来,没播的剧钱得有二百亿往上。新规一出,这些剧好像都了。爱奇艺的龚宇、易凯资本的王冉都说了,做剧,钱得转好几年才能回本。王冉还说,还有七十部剧卡着这钱相当于整个行业一年的采购钱。这话听*严重,但也不是所有积压剧都能翻身。好多剧放出来,就没啥动静。有些剧是因为主演出了事儿。吴秀波那事儿,牵连了五部剧,有的都搁置十年了。高云翔也一样,五部剧都受了影响。翟天临那事儿,三部剧也跟着遭殃。“一人塌房,全剧遭殃”的事儿,让好多投资打了水漂。《巴清传》就是例子,投资五个亿,主演一出事,再赶上范冰冰**税的事儿,公司市值一年掉了五十亿。还有《青簪行》,吴亦凡那事儿一出,也跟着完犊子了。有些剧是因为演员“糊了”。**张翰主演的《锦衣夜行》,拍完了九年,后来张翰热度下来了,拍卖的时候都没人要。还有些剧,是因为政策变了。《人生若如初见》就是典型,历史观有争议,刚播了六集就停了。朱亚文的《广州十三行》也是因为**,搁置三年了。更惨的是《风起大漠》,投资四个亿,就因为改历史,被历史爱好者骂,放了九年。这些剧,都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立刻播出来。还有一些剧,纯粹是市场问题。**以前古装剧一火,好多公司都扎堆拍,**市场饱和了,好多剧就压下来了。《哪吒与杨戬》就是***拍的,放了十年。甜宠剧也这样,去年拍了部《我的女孩》,和韩国那部很像,***没啥动静。这些剧,都是因为市场变了,跟不上趟了。积压剧多,也是行业自己造成的。以前钱好赚,好多公司没经验也敢拍,**产能一上来,市场消化不了,好多剧就压了。市场变了,钱不好赚了,这些积压剧就成了公司的负担。也不是没有办法。有些公司开始用AI换脸,把主演换掉,上线。还有些小成本的剧,就卖几万一集,走分账方式。再不行,就放到二线平台,价钱低,但总比没有强。有些剧干脆就切成短剧,卖碎片化的时间。新规是个好消息,至少让那些好剧有了机会。至于***成功,还要看情况。但能播出来,总比压着强。好剧是观众想要的,这也是做剧的人最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