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网上有个短剧叫《被裁员后女总裁上司后悔了》,因为里面的剧情,都在吃瓜。这剧里头,男主角叫余程冬,在一家叫“腾远”的公司干活,负责搞无人驾驶那块儿的事儿。剧情里说**无人驾驶系统搞出来之前出了岔子,余程冬为了修好它熬了好几个通宵,**白天补觉,公司就给他卷了。紧接着,他跑到对手公司“骁米”那里,被董事长苏柒用49%的股份和一大笔钱给挖了,因为“骁米”搞了五年*没啥像样的成果。法律上的人说了,虽然剧里用谐音躲着不直接说,但大家一看就知道是蹭华为、小米的热度,这叫“影射”,所以这剧后来就被下架了。网上不少观众吐槽这剧太离谱,说剧情写得很糙。这也不是短剧第一次因为剧情太扯而被人骂。今年6月有个短剧叫《麒麟送子天降喜福》,里头的女主角一口气生了99个儿子,甚至还有孩子摞在一起的照片,真是骇人听闻。短剧行业一下子涌进来当创作者,但也乱七八糟、粗制滥造、千篇一律的现象明显。有个叫网视互联的机构,**了抖音上被下架的2219部微短剧,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两点。第一点是“价值导向不好”,占了80%。**有个短剧叫《女明星的秘密》,整个剧情就是靠极端侮辱来**,把人的人格都不要了。还有个叫《美女们把我包围了》,把谈恋爱当成了抢资源,宣扬的是很不好的恋爱观,明显就是物化女性。还有就是,有些短剧专门针对年轻人,把一些不好的东西当卖点,这严重违背了做人的基本道理。**有个短剧叫《女帝》,里面全是校园霸凌的情节;《烈火归途》里还有虐待小孩的画面,把小孩受害的场景当成了**人的东西,纯粹就是刺激感官。短剧之所以这么容易抄,其实跟**市场发展太快有关系。短剧的用户已经超过了6亿人,大家每天花在短剧上的时间都跟聊天一样多。这么多人看,当然就有***想进来分一杯羹。短剧制作起来简单,赚钱快,**了一堆人,**就是供大于求,东西都做出来了,但没什么人看。这种情况下,一个凸显就是,原创剧本还没火抄人家的“盗版”已经抢先占领了流量。最近有个短剧厂牌叫听花岛,就发了个声明,说发现有个叫南京烛影心的,抄袭了这些人版权作品《家里家外》,还用来赚钱,严重侵犯了这些人权益。声明里说,那部抄袭剧在剧情、画面、台词等方面都跟《家里家外》很像。在网上,几乎每周都有写小说的人指控别人抄袭,但真正能走到法律程序去的没几个。主要原因是成本太高,验证起来也麻烦。就算作者辛辛苦苦做了比较材料给短剧公司看,对方也常常不承认,要么就是拖到法院,要么就是下架了剧也不肯赔偿。短剧**雷同的现象,不光是同期作品互相抄,还有就是老一套的东西被反复用,没什么新意。**韩剧里那些老梗:失忆、车祸、癌症,好多短剧都用上了。制作方还搞些“无用升级”,**失忆的时候还带超能力;车祸之后肯定是要重生的;至于绝症,那就靠玄学给治好了——逻辑、医学都不管了,观众都吐槽说:“看短剧不能带着脑子。”更惊讶的是,同一个“换子”的桥段,能变出无数个差不多的短剧。以前韩剧里阴差阳错的悲剧,像《蓝色生死恋》那样,都变成了千篇一律的复仇模板。它们的剧情和台词都差不多,就换个名字、换个背景,稍微伪装一下。**有个玄幻剧叫《被妹妹调包兽蛋后,我成了万凰之王》,核心剧情就是女主的凤凰蛋被女配的麻雀蛋调换了。这一套路被机械复制,什么锦鲤、娃娃鱼、黑蛇、真龙……几乎能想到的动物都成了“换子”道具。再把**模板搬到现代剧里,就成了保姆或者闺蜜调换富豪千金和自家孩子的戏码。不光是剧情,主角的部分也很模式化,所有女主角都是提前知道真相的。她们的行为就像标准流程一样:秘密调回孩子→忍着布局,等机会→反派不知道在虐待亲生子→真相曝光,反派被打脸→反派自食恶果,想夺产*没戏了。短剧在数字时代算是一种文化创新,也是社会情绪的一种**。欣慰的是,**行业已经过了野蛮生长的阶段,竞争很激烈,一批好作品正在冒出来。《逃出大英博物馆》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由夏天妹妹和煎饼果仔做的,以“文物回家”为主题,用拟人化的**讲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一上线就火了,连央视都夸。接下来,《重回永乐大典》、《法官的荣耀》、《祈安澜》等好剧也一个接一个地出来。《燎原之重回1938》更是短剧行业转型的标杆,由浙江卫视、有耳文化、红果短剧一起做的,它不搞那些夸张猎奇的东西,挖掘社会问题和文化宝藏,追求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这些精品的**也说明,观众看短剧不满足于快餐式的娱乐,大家追求的是好东西,理性审美和品质要求正成为主流,做精做细是短剧行业竞争出来的必然**。今年上半年,红果平台就出了12部播放量超过10亿的爆款,可见市场对好**的渴求。虽然行业红利还在,经济收益也高,但我们得明白,播放量只是个指标,不是衡量短剧好坏的标准。评价一部短剧,要像看电影电视一样,看它的故事讲得怎么样,有没有思想,有没有人文关怀,有没有美感。若能一直做出既有深度又有人气的作品,短剧凭借制作快、成本低的特点,有望成为文化输出、传播主流价值观的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