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这东西,一出来那会儿,正好赶上20世纪那帮专横跋扈的家伙把权力玩得更大了。他们瞅着电影挺有意思,说它能比写出来的东西传播得更快,能把他们那套想法灌进老百姓脑子里。可后来咋样了?历史一巴掌把宣传片的命给扇短了。时间一长,宣传片跟社会政治的事儿慢慢没啥关系了,不过它对电影这东西本身的发展倒是帮了大忙,说它贡献大过其他电影类型也不为过。想想莱妮·里芬施塔尔拍的那部《意志的胜利》,1934年纳粹党代会那事儿,她用了长焦镜头,从下面往上拍,把那事儿拍成了电影语言里头的一部分。那片子咋拍的不太跟一般电影似的,还老往自己国家那套事儿上扯,就是民族和意识形态的产物。这些电影人存在的地儿,反倒成了他们艺术性的附属品。1964年,美国跟古巴因为猪湾那事儿闹翻了,断交三年。这时候,苏联电影厂和古巴的电影研究所一合计,拍了一部叫《我是古巴》的电影。拍这电影的啥?把古巴革命拍得漂漂亮亮,让新上的社会主义政府看着也地道。米哈伊尔·卡拉托佐夫,在塔可夫斯基之前,苏联电影圈挺有名气的,就他来当导演。《我是古巴》一开场,镜头从天上往下拍古巴的森林,接着就看见一个渔村,还有大城市哈瓦那的景象。有个声音,自称是“古巴之声”,用诗的调子说,别的国家怎么看古巴,老觉得古巴是个异国情调的旅游地,很少当回事儿是个独立的国家。电影一开始就说了,这电影的主角是古巴的老百姓。它讲了好几个故事,都跟美国怎么欺负古巴人有关系。每个故事结尾,那个“古巴之声”都响起来。为了显出古巴的特色,片子里头的自然景致都弄得挺。卡拉托佐夫搞到了一种红外感光胶片,拍出来的画面有种“木质感”,树叶跟雪一样亮,能反光,树啊草啊的都发着绿光,片头那渔村和船夫那几镜头,“木质感”很明显。在哈瓦那那场戏里,摄影机从屋顶一直拍下来,拍进了游泳池里。这电影里头,这种高难度镜头数不清,看得人眼花缭乱。还有个镜头挺有意思,一个农民,因为他老板要抢他的地,要把地卖给了联合水果公司,他一气之下,烧了他家房子,还烧了他种的庄稼,最后倒在了田里,镜头对着天上那片黑烟。电影里最厉害的镜头之一,是镜头从挤得满满的街道一直往上爬,穿过一个雪茄厂,又从窗户钻出去,在街上空转着,往下看下面正办葬礼,给牺牲的人送行。还有个镜头也印象,是在纪念碑的台阶上,有人闹事,想起了《战舰波将金号》里那个奥德萨阶梯的场面:烟雾、水、火,一片混乱,这种混乱劲儿,每一格画面里都挺。这种拍法,在《我是古巴》出来之前,没人见过。它不管传统镜头那套啥规矩,怎么拍、怎么挡、怎么动,一股子奥森·威尔斯那味儿。每个镜头都挺长的,也挺复杂的,你要是把这些镜头一个一个地看,很难看出美来,不过你要是按暂停键,每一格都挺像画儿。这部电影把古巴的美景也拍进去了,它用广角镜头拍那些景,挺有意思。卡拉托佐夫的意思是,他想把古巴所有样儿的都拍出来,啥好看啥不好看都拍,**在复杂的镜头里头,不时地瞅见点美的地方。“诗电影”这东西,就是靠看和听来讲故事,自个儿能说明白,不用字幕,不用人说话,把画面和音乐搞好就行。它不是啥客观的体裁,就是想瞅着电影这东西,纯净地**。人们常说,电影是最能**人本能的艺术形式。“诗电影”要是能被叫好,那最高的评价就是形容词了,因为它挺地研究了一下电影这媒介本身最根本。那些拍诗电影的导演,都有自个儿的路子,但他们都有个共同点,就是用画面和音乐来讲故事。《我是古巴》在这方面做得挺好,它最大的优点就是它自个儿的风格,还有卡拉托佐夫那股子不妥协劲儿。“我是古巴”那个声音,听起来有点硬,考虑到这电影宣传的目的,它得跟“诗电影”的一些想法有点不一样,还得用人说话,这样更能显出画面那点诗意。跟爱森斯坦老强调形式主义的不一样,卡拉托佐夫的风格从来不受那些技术细节的束缚。角色在电影里头动,跟现实中一样,这些人动跟摄影机没啥关系。这电影有种自个儿劲儿,跟戈达尔早期的黑白电影有点像,不过卡拉托佐夫那帮苏联同行也挺像的。这电影里头的事儿本身也挺有说服力的。这电影的每个镜头都是仔仔细细策划和拍的。说不上为啥,这些镜头有种现代劲儿,加上革命胜利那股高兴劲儿,还有年轻人那股活力,让革命**了,也让这些镜头技术上不那么难看。1964年这电影一出来,立马就被禁了。到90年代,马丁·斯科塞斯发现了它,还跟科波拉一块儿,把这部电影拿给全世界看,这才们又发现了它那巨大的艺术价值。苏联人觉得这电影传达的信息太温和了,古巴人又觉得这电影把古巴人拍得太那个了,有点儿不舒服,西方国家因为国际关系紧张,对这电影也看不上眼。卡拉托佐夫所在的社会环境,造就了他,但也正是通过跟**体制对着干,他在无意中拍出了《我是古巴》这么个独一无二的作品。这电影自由、独立的劲儿,对苏联政治宣传片是个挺大的威胁。电影一开场,从天上往下拍古巴森林那镜头挺安静的,最后一个故事就把这种安静破除了。还能看到,对极端主义理解更深了,威权政府甚至能压下那些宣传他们自己意识形态的作品,而这些作品里头,却藏着艺术里头最个人化的东西——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