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花江上》这首歌,大家都熟悉。可它不是在东北写的,在西安。歌里唱的东北的苦,是一位定州人在西安心里憋着的那股劲儿。话说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就遭殃了。松花江边,背井离乡,流落他乡。定州有个叫张寒晖的,后来到了西安,当个中学老师,是在干抗日工作。张寒晖心里憋着东北的苦,憋着东北人的恨。他白天教书,晚上就关在屋里,拉二胡,唱着,写着。那日子过得是真不容易,两天两宿不出门,发着高烧,憋出一首《松花江上》。这首歌的调子,是张寒晖想起他老家定州的一种地方戏,叫“大悲调”,还有河北梆子。这两种调子合在一起,就变成了《松花江上》。这首歌刚出来在东北军和东北难民中传唱。就传遍了整个中国。这首歌,唱的是东北的苦,也唱的是中国人的心。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听到这首歌,都感动得哭了。他说,他看见士兵们听了这首歌,都憋着一股要打回老家的劲儿。这首歌,后来就成了“流亡三部曲”之一。每当这首歌响起,就想起那段日子,想起中国人的骨气。张寒晖是定州人,他不是东北人,但他把东北人的苦,写进了这首歌里。这首歌,成了东北人的歌,也成了中国人的歌。这首歌,唱出了中国人的心,也唱出了中国人的魂。这首歌,会一直唱下去,直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