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好多影迷都感觉出来点儿不一样了,就是引进的恐怖片好像比以前“松”了点儿。**说,**在美国火得不得了的恐怖片《死神来了6:血脉诅咒》,都已经在好几个国家上映几个月了,中国也赶忙引进了,还定在8月22号公映。这电影火得不行,票房超过了1.4亿人民币,帮着把全球票房推到了3亿美元。奇不奇怪?这还是在电影早就被放到流媒体上,引进的时候还剪了不少镜头的情况下取得的票房成绩。这就说明,中国观众在电影院里就想要刺激、吓人的感觉,这需求够旺盛的。要是说《死神来了6》只是个例,那后面发生的事儿就更说明问题了。就在《死神来了6》引进的第二天,香港有个叫《赎梦》的恐怖片也说要引进了,这电影是张家辉自己导自己演的。以前张家辉拍的两个恐怖片都没引进,**《赎梦》要引进,大家都能明白其中的意思。还有英国有个叫《小鹿斑比:复仇》的恐怖片,也说要引进了,定档在9月6号中元节,是想趁着节日凑个热闹。日本也有个恐怖片《8号出口》,二宫和也主演的,票房在日本首周就突破了9亿日元,是冠军,**电影也要引进了,不过时间还没定。美国有个叫《同甘共苦》的身体恐怖片,也通过抖音宣布要引进了,还在等定档。除了这些已经确定要引进的,外面还有传言说《罪人》、《凶器》、《招魂4》这三部华纳兄弟的恐怖大片也**要引进。只是传言,但毕竟华纳兄弟的《死神来了6》都已经引进了,他们在抖音和B站也放了《凶器》的预告片,所以这些传言也不是没来由的。这一连串的恐怖片引进,在短时间内就这么密集,***不寻常的。2023年和2024年,满打满算*就四部和“恐怖”有点关系的电影引进,这四部电影一个是讲人工智能的惊悚片,一个是讲杀人狂的惊悚片,还有一个是怪兽惊悚片,跟鬼啊、神啊这些迷信的东西可没什么关系。可到了2025年,一季度就有一个正经讲鬼故事的台湾恐怖喜剧《诡才之道》引进,《死神来了6》之后要上映或者已经上映的恐怖片,好几个都是以超自然的灵能力量为设定的。这跟前两年的引进标准,确实不太一样。“不一样”**说明恐怖片引进、恐怖片创作有什么根本性的转变吗?答案显然不是的。若是对恐怖、惊悚类型的电影,引进的视野和标准有了点策略性的调整,以前那条专门给恐怖片划的红线,并没有本质上的变化。根据《电影剧本(梗概)备案、电影片管理规定》里的规定,电影不能宣传邪教、迷信,若电影里夹杂了凶杀、暴力、恐怖的内容,还有过度的惊吓恐怖的画面、台词、背景音乐和声音效果,那就要删剪修改。简单来说,就是不能有真鬼,也不能太吓人。就拿《死神来了6》来说为了过审,电影里那些血腥的死亡镜头几乎都被处理或者删减了,《赎梦》里的一些过激镜头也删减了。“不能有鬼”这是一条更根本、更不能变通的规定。今年引进的恐怖片,它们各自也都有适应公映规则的调整**。**说,年初引进的台湾恐怖片《诡才之道》,引进的时候**把原片名里的“鬼”改成了“诡”,还特意补拍了解释性的开头和结尾,说明整个发生在鬼界的故事都属“戏中戏”,是影片中某位小编剧的虚构创作。**大陆特供的“去鬼化”补丁,意思可就非常明确了。《死神来了6》的故事以死神的意志**,却没有具象化的灵能形象,**勉强说得过去,已经官宣引进的《8号出口》和《同甘共苦》,情况也差不多。在《赎梦》里,刘德华饰演的相关角色的戏份,在引进时就被删除了。由此可见,要是吸血鬼题材的《罪人》和如假包换的“鬼片”《招魂4》**能引进,也少不了要大刀阔斧地调整一番。因为硬性的意识形态的标准,并没有变。不难猜以后更容易引进的,还是动物或者怪物变异、杀人狂、精神失常这类不那么超自然、更偏向惊悚类型的“无鬼恐怖片”。这波恐怖片的引进浪潮,**看作是“票房需求导向”时期的“福利释放”。就是用特殊的应对策略来满足环境需求,但这并不足以说明红线的根本松动。若是对市场和观众来说,尽管“口子放宽了”,但现行恐怖片创作和引进的政策标准,还是会**不少缺憾。**说,《死神来了6》,因为过审慢、调整多,**院线引进版的影片,在时效性和完整性上比网络资源差了一大截,这很难不对影片的市场表现造成影响。的情况是,观众看的不舒服,影片应有的市场潜力*没有充分发挥。**想象,《死神来了6》若同步完整公映,很**取得不逊于去年《异形:夺命舰》的引进票房表现。就目前的尺度标准和引进流程来看,愿景,也只能停留在想象之中。一部恐怖片能否顺利、快速地引进,不光取决于审查本身,还取决于海外片方和相关部门之间尺度的默契。若今年运作经验较多的华纳**趟出一条路来,未来几年,国内观众能看到的海外恐怖片,至少不会少。为什么在当下的市场环境里,要单拉恐怖类型出来大谈特谈?因为在国内外绝大多数电影市场,恐怖片的分量,都太不可忽视了。从台湾地区到泰国再到印尼,恐怖片都已成为较小规模电影工业体系的“杀手锏”,能在本土甚至海外市场中唯一能站稳的成熟类型。即使是家大业大的美国电影,近些年也依靠融合恐怖电影和艺术电影的新类型思路以小博大、产出爆款,有说法认为近期有望引进的《罪人》和《凶器》,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和其他绝大多数市场相比,内地恐怖片无论是供给端还是观众接受端,都有着显而易见的发育不良。且不论上文所说的海外/港台恐怖片引进的种种掣肘,本土恐怖片的贫弱,**显而易见的事实。**观众偏偏有对国产恐怖片的迫切需求。去年十月,就连《鸳鸯楼·惊魂》这样阵容平庸、品质也欠佳的小片,只因占了正经班底中式恐怖片归来的噱头,和那些“三无”的国产院线恐怖烂片稍稍拉开了点差距,就能赢得远超出预期的1.28亿票房,恐怖片的市场潜力,终归是巨大的。国内观众“嗜猛”“嗜刺激”的观影需求始终得不到充分满足,若这类需求的巨大潜力能继续**市场验证,假以时日,能否换来恐怖片尺度放宽?无论是国产还是引进。就继续观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