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白这部剧自开播以来,口碑两极分化严重,热度飙升却评分低迷。不仅被指控抄袭,其毁三观的营销手段更是引发众怒。剧方不顾受害者及其家庭感受,大肆美化犯罪团伙,甚至将罪犯形象塑造得拉风潇洒,令人难以置信。观众纷纷表示不满,豆瓣评分已跌至5.7。如此三观不正的电视剧,究竟是谁之过?引发观众深思。
争议沸腾:《漂白》口碑分化,抄袭争议与毁三观营销引热议随着《漂白》的热度飙升,这部被称为“2025开年第一爆剧”的作品,却因一系列问题而陷入了口碑的两极分化。抄袭指控、毁三观营销以及过度美化的反派形象,都让这部剧成为了舆论的焦点。抄袭争议成为《漂白》的导火索。前南方都市报记者王猛公开指责该剧小说抄袭了他2012年发布的深度调查报道,并列举了部分抄袭内容,包括笔误也被原样复制。这一指控迅速引发了公众的关注。然而,抄袭风波并非《漂白》唯一的争议。其毁三观的营销策略更是引发了观众的不满。剧方竟然将犯罪团伙的形象与站姿与热门剧集《狂飙》捆绑,甚至美化了罪犯的形象,引起了广大观众和媒体的高度质疑。剧中的犯罪团伙不仅形象拉风潇洒,甚至有观众指出,剧中对受害者及其家庭的不当处理,是对受害者尊严的亵渎。剧方竟然以“肉联厂F4”等词语来描述罪犯和犯罪行为,这种对受害者的不尊重和对生命的不敬,引发了公众的强烈反感。剧方的过度宣传和美化反派的行为也受到了批评。剧中犯罪团伙的形象被过分包装,而追查真相的刑警团队却很少被提及。这种做法不仅扭曲了事实,更是对受害者及其家庭感情的二次伤害。对于编剧隐藏的邪恶心思,观众也表达了强烈的愤慨。原型的罪犯张玉良在剧中成了受害者甄珍的父亲,这种对原型的修改和篡改,更是让观众感到难以接受。随着争议的不断升级,《漂白》的豆瓣评分已跌至5.7分,且评分趋势继续下滑。观众用分数表达了对这部剧的不满,认为这样的剧集根本不值得观看。《漂白》在口碑上的两极分化,揭示了当前影视行业在追求商业利益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对社会价值观的尊重和对人性的关怀。这部作品的争议,也提醒着我们,在创作过程中,应该坚守底线,尊重生命,传递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