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在喜剧综艺领域的热情令人惊叹,半年内推出了多档喜剧节目,如喜人奇妙夜、脱口秀和ta的朋友、喜剧大会等,然而,这些节目却逐渐走上了越来越不好笑的道路。原因在于,喜剧的创作并非简单的堆砌人头和数量,而是需要真正的好笑和深刻的表达。许多节目陷入了重复固有模式和套路的困境,缺乏真实情感的流露和深刻的讽刺,让喜剧变成了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喜剧演员也变成了毫无感情的拧螺丝工人。这样的喜剧,又怎能吸引观众呢?
腾讯喜剧综艺遭遇瓶颈:笑料堆砌不再吸引观众眼球腾讯在喜剧综艺领域,一直以高密度、多频次的作品轰炸市场,从《喜人奇妙夜》到《喜剧大会》,再到《单排喜剧大赛》,几乎半年内不间断地推出新节目,仿佛一场喜剧盛宴的狂欢。然而,这种高强度的“喜剧轰炸”却并未收获预期的效果。观众们纷纷表示,这些节目虽然笑料不断,但笑点堆砌,难以吸引观众。究其原因,首先是喜剧内容的单一化。不少节目在剧本创作上,陷入了“无路可走”的困境,只能依靠抽象的ending来强行制造笑点。这种模式在《喜剧大会》和《喜人奇妙夜》等节目中屡见不鲜,让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喜剧人的人设固化也是一个问题。《喜剧大会》中,像宋木子这样的喜剧演员,凭借一手好人设走红,导致节目后期几乎每个小组都找他助演,观众逐渐对这种模式感到厌烦。一些节目在风格上过于夸张,甚至出现了非主流、中二等元素,让人感觉尴尬。如《青春美发店》、《全班制霸》等节目,虽然形式新颖,但内容空洞,难以引起共鸣。而《单排喜剧大赛》虽然尝试以单人表演的形式创新,但实则又回到了古早的模式,让观众感到困惑。事实上,好笑的喜剧并非堆砌笑料,而是源于喜剧人内心的真实情感和深刻的生活体验。以黄阿丽为例,她的脱口秀作品往往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因为她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深刻的洞察力。然而,如今的喜剧综艺却越来越像是流水线工厂,喜剧演员变成了毫无感情的拧螺丝工人。他们在节目中的表演,往往只是为了迎合观众的喜好,而非发自内心的表达。这种情况下,观众自然难以笑出声来。喜剧创作并非易事,需要演员们经过长时间的历练,才能锤炼出合格的喜剧作品。正如《喜剧之王》中的尹天仇,他的表演虽然夸张,但却充满了真实情感。而如今的喜剧综艺,却缺少了这种生命力,让观众难以产生共鸣。腾讯喜剧综艺在追求创新的同时,也应关注内容的深度和演员的内心世界。只有这样,才能让观众真正笑出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