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指头都成老熟人,红果短剧停不下来随手一掏手机,手指头都不用看屏幕,咔咔一通点,红果短剧APP就出来了。这时候脑子才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刷都成习惯了。最近发现,自己大把大把的闲工夫,都给抖音和红果短剧这些APP给占用了。除了天天不离身的抖音老伙计,今年才迷上红果短剧**新朋友。这时候才惊觉,的短剧市场早就不是以前**样儿了。想当年土得掉渣的短剧,看看都觉着别扭。字节系APP挖墙脚,短剧市场暗流涌动红果短剧怎么就混进我生活里了?还不是因为抖音上刷到一个短剧,看着看着就到重中之重时刻了,屏幕上突然蹦出个下载箭头,提示去红果短剧APP看完整版。这招*损,但真有效,反正我就是鬼使神差地就下载了。从此以后,就彻底沦陷在短剧里了。字节集团这是玩儿的是个引流游戏,把抖音的用户往红果短剧上引。显然是看准了短剧这块肥肉。红果短剧的下载量看起来的确不错,字节这波操作*成功。等你在红果短剧上用了习惯之后,广告就开始变多了。是用户粘性上来了,广告商也愿意投钱。我猜字节这么做,一方面能赚大笔广告费。红果短剧打着免费旗号,但广告密度还真不小。在抖音上看,用户**还觉着烦,但在红果短剧上,大家好像就更容易接受广告了。从其他方面来看,这是字节在抢占短剧市场的话语权。短剧市场要是继续火下去,掌握了平台的字节,就能在资源分配上说了算。短剧市场变了样,普通人想入局难了以前短剧刚出来那真是啥玩意儿都有。逻辑?不存在的。妆造?随便弄弄就行。就讲究一个“爽”字。短剧市场同质化很严重。一个剧本火了,没两天就冒出来一堆翻拍剧,然后上演一场“原版”和“翻版”的生死对决。但这几年,短剧市场也变了。剧情能看,妆造也讲究,有些短剧甚至跟电视剧差不多。短剧片头都能看到制作团队的logo了,有些团队都成了业内很牛B的品牌。这说明,短剧市场已经洗牌完毕,只有少数几个实力强的团队能留下来,掌握着行业的顶尖资源。以前短剧市场是谁都能来的地盘,这趟车,普通人想上了可不容易。演员也一样,以前短剧红人很多都是半路出家的。短剧火了,多的专业演员开始掺和进来。以后想靠演短剧吃饭,没点真本事,恐怕是行不通了。短剧市场已经成了专业人士的天下,普通人想分一杯羹,难度系数直线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