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儿咱就来讲一讲最近这股邪乎劲儿——短剧出海的事儿,还得从**啥《特朗普爱上在白宫做保洁的我》聊起。这剧就是瞎编的,根本没影儿的事。可就是这瞎编的,愣是给国内外媒体、网友整疯了,到处转发,后来才被扒出来是假新闻,闹得跟个笑话差不多。但你要说没影响,那也假。新榜他们那“声量通”监测,就那一周,各平台聊**的动静大,综合指数都超过了942。这剧在短剧平台ReelShort上混得风生水起,好几回登顶日榜、周榜。看,播放量已经超过了9960万,看的人也不少,有140万呢。为啥火?就那几秒钟,女主被掐脖子、滚下楼梯的,没拉住的手,还有那灰姑娘差不多皮鞋,就这几样,勾人得很。“美国人还吃这碗饭啊!”国内做短剧的都咂摸出这味儿来了。这剧情*就是老一套的狗血。女主,标准的“小白花”,爹妈没了,哮喘病还犯,就靠俩哥哥照顾。保姆家**闺女(女配)来了,开始造谣女主看不起穷的、偷捐款的,还想着抢女主的风头。这天,女主过生日,开个庆祝会,大伙儿捧着蛋糕,看着*热闹,**要给寿星惊喜。女配突然蹦出来,一下子就挡住了镜头,原来这蛋糕不是给女主的,这生日会,女主根本没份儿!她那俩哥哥,一听风言风语,立马就上头了,把女主当坏人,其中**爱动手的,直接把女主给推出去了。女主那身子骨本来就弱,哮喘一犯,倒地就晕过去了。等她醒过来,俩哥哥还陪在旁边,看着*好,可话一开口,又是指责又是埋怨,误会这升级了。他们觉得女主是装的,把女配的生日会给毁了。女主那不过是差点没命,这女配,一年才过一次生日,蛋糕没吃到,那得多憋屈!接着,又是那套“真假千金”的戏码,女配穿女主的衣服,睡女主的床,把女主赶出去,还故意发照片给女主看,就是她跟俩哥哥怎么怎么暧昧。这剧里,那俩哥哥最值女主跟女配闹别扭,俩哥哥就开始各自使坏。一个就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就爱动手,那6集里,让女主脑袋撞地面的次数都数不清了;另一个算是精神控制的高手,看着*斯文,可对女主受苦就当没看见,最后还用暴力对付女主,活脱脱一个“你爱咋想咋想”的渣男。**女配把女主喜欢的衣服全扔了,那暴力哥先上来推搡一番,然后那“蔫坏哥”眼镜一戴,脑门儿好像都不转了,立马变脸,不跟你吵谁对谁错,直接让女主给大家道歉。在油管、TikTok上,这剧不少火了的片段,就是女主跟俩哥哥吵架那部分。观众一边骂,“要是最后女主跟俩哥哥和好了,我撕了剧组”;一边又到处找全集,急切地问,“女主最后咋复仇的,给个痛快,刷起来”。这剧主打的就是一个“先虐后爽”,付费点设在20%的位置,正好是女主***下定决心离开那俩坏哥哥的最要紧的部分地方。后面付费的部分,女主走了,跟个豪门大亨谈起了恋爱,甜得不行。又是那些老一套的镜头,大暴雨,车灯晃眼,男主撑着伞,全身湿透看着女主……女主***累得不行,都快瘫了,还不忘喊一句,翻译过来差不多就是,“姐不伺候你,以后你高攀不起”。看着是*唬人。整部剧下来,内容还算**,63集,差不多2小时。里面两条线,一条是“真假千金”错认身份打脸复仇的,另一条就是豪门闪婚甜宠的。单集要0.66美元,看全集要33美元。这也能看出,国产短剧里那些被市场验证过的招儿,**身份对调的劲儿、善恶斗争的爽快、感情上的拉扯,这些,海外的观众也*买账。但要是想在海外站住脚,光有内核还不行,得包装得让当地人看着顺眼。ReelShort他们公司的**南亚鹏副总说了,他们做美高青春题材是重点。他们介绍,差不多2017年那会儿,他们拿到《Mean Girls》的版权做游戏,后来就开始拿**做背景,做young adult(青少年向)的剧,像《真千金对打假名媛》,播放量都突破了2亿。这么看,一方面是跟着“美国校园青春”这种老路子走,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也能抓住18岁那帮学生,把短剧的观众面给拓宽了,也算是文化掺和着讲故事的例子。内容设定上,海外短剧也跟国内爆款差不多,霸总还是最常见的男角色,不过北美那边好像更喜欢“狼人”“吸血鬼”带点幻想的霸总。剧情尺度也更大,什么禁忌之恋、BDSM的桥段,都*常见,就是为了**爽。短剧这“情绪公式”,全球好像都通。但*****打动人,就得看怎么把文化元素和人设合着当地的路子来改了。至于这“本土化改”到哪算够,开头**“特朗普爱上保洁”就是个例子。我们跟做短剧的几个同行聊了聊,他们对此看法不一。剧点短剧**吕少龙副总觉得,这种题材风险太大了,赚不到多少,他们不碰。而ReelShort他们公司的南亚鹏副总说接受度还*高,他说,“把短剧里那些东西,跟一些有特点的人结合起来,传播效果*好,大家也喜欢这种。不侵权,我觉得都能搞。”他们最近就上线了不少总统家那块儿的短剧,什么《总统之子爱上做保洁的我》。他们还干过更刺激的,像路易吉**强杀医保公司CEO的新闻刚出来,他们立马就做了个《审判者》,把社会热点给改成短剧素材了。这么干,主要就是想在海量内容里冒个头,赶紧抓住人眼球。“本土化改造”也只算是短剧出海里的一块儿。剧点**吕副总**,短剧出海已经走过三步了。先是“搬运”,就是国内啥火就搬个啥,加个字幕就出海。可好多国内火的,像赘婿、婆媳那类的,到了海外就水土不服。后来就变成“本地化改编”,开始海外人喜欢啥,找个当地人写剧本,霸总那套内核,在北美加点狼人、吸血鬼,日韩就搞财阀、人夫啥的。到了“全球协同”,就是中国那套供应链、玩法,推到全世界去,各环节都能灵活安排,海外的团队能拍能发,中国团队也能去海外取景,“很多时候都是中外一块儿写剧本,外国人负责本地内容,中国人负责把控节奏”。以剧点为例,他们更擅长做出海译制剧。吕副总说,为了快,他们搞了个AI翻译软件,“基本上是秒翻,准确率能达到90%”。有了,他们就搞了个“都出海”的策略。**看,国内已经有流量的短剧,出海后成爆款的几率确实高,“基本上是正比”。短剧出海,就是在试着把中国做短剧那套东西,输出到全世界去。附上那周抖音、快手上的热门短剧榜单,大家参考参考。P.S. 这榜单是靠新榜他们那“新抖”“新快”数据工具弄出来的“短剧周榜”,统计那会儿是2025年7月20号到7月26号。榜单是按短剧在抖音、快手两大平台的总播放量排的。榜单上都是抖音、快手发的,有网微剧备号的,在那统计周期里还发了新内容的短剧。为了多发现点新剧,榜单上剧的创建时间(第一集发的时间)也在那统计周期之前(含那周)的8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