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名之辈2》又来了,饶晓志导演**还是盯着小人物,盯着他们那点可怜的尊严,盯着他们怎么跟命运掰手腕。这电影看着挺像身边发生的事儿,挺真实的,这也是导演想玩的花样。院线上的电影,好多都挺没劲的,要么就是老一套,要么就是自己玩,没啥新意。可饶晓志还在琢磨怎么把编的故事跟现实连起来,怎么让电影跟观众打交道,怎么刺激观众,们琢磨点事儿。在这电影市场有点失望的情况下,他还能这么想,挺难能可贵的。《无名之辈2》虽然换了地方,换了花样,但核心还是那些没名没姓的小人物。这些小人物,跟口里说的普通人、小老百姓,甚至**说是穷得叮当响的,有点像。但他们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是,他们心里头憋着一股劲儿,不想认命。无名不光是没人知道,还说明他们被人瞧不起,说话没人听,连个像样的尊严都没有。这些小人物,心里头反而有大事儿,有名堂的事儿。因为对的生活不满意,他们就不像一般人那样,算了,就这样他们不愿意就这么认输了。他们在琢磨,怎么活下去,怎么才有意思,怎么才能验证自己活得有价值。这是一段不容易路。很多电影能打动人,就是因为它讲出了这种经历,**觉得,我也差不多遇到过,这人说得对。 《无名之辈2》表面上那点事儿,就能看出导演是这么想的。从第一部过来的那三个演员,还是重点。章宇演的那个陈三金,穷得叮当响,以为到了新地方就能混出个人样,**越搞越不行。任素汐演的那个薛芳梅,在电视台混得不赖,可谈了个倒贴的恋爱,被前男友拖得没办法。潘斌龙演的那个马里奥,以前挺红的,没人搭理,镜头里都没他的份儿,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他们太像我们了。这些再普通不过的人,工作、爱情、生活,哪个方面都有难处。别说鱼和熊掌都想抓,实际上,不管哪一方面稍微有点起色,那都是溜光水滑的,很快就没了——看下去你就会发现,他们不管怎么使劲,那些好事儿都像指缝里漏沙子一样,一下子就没了。就是这样一种总是碰壁的状态,其实*就是我们人生。说这就是人生的本来面目,未必就是往坏处想,难得**系列又把那些掩盖在现实外头的糖衣给剥了,在停滞的时间里看清真相,再在更大的空虚里找到位置。这里面还有点意思。明明是些**都能往自己身上套的人物,可偏偏每个人都被贴上了各种标签。**说,陈三金就是渣男,薛芳梅就是恶女,要是这么一贴,陈三金和薛芳梅就都没了。一般《否极泰来》对人物的处理,就是看起来**每个标签都有点像,但人本身的复杂劲儿,又把标签的简单劲儿给冲淡了。活生生的人,终究会因为自己那点复杂劲儿,不愿意被简单粗暴地定义给埋没了。电影这么一弄,戏里人对无名之辈,戏外人对《无名之辈2》,就有了更多清醒劲儿去抵抗简单粗暴的划分,去说自己是活生生的人,是被看不见的。《无名之辈2》在摆出那些无名之辈之后,不得不说,它挺疯的,饶晓志也挺疯的。敢把心一横,一个劲儿地“耍”观众。整个故事先是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谈事儿,紧接着就是闹哄哄的恐怖袭击,最后还能变成疯狂打架的综艺节目,界限清楚,动作快,还没从上一个场景的紧张中缓过神来,就已经要去琢磨“反转”里头的真真假假。这么“不老实”地反复逗乐,可不常见。观众当然能看到拍电影的人在镜头后头的“小聪明”——要**一次又一次掉进他们设的圈套。最关紧要的部分是,每次“耍”,不是光显摆聪明,相反,在这里头,竟然有点不管不顾的实在劲儿,就是观众会跟着角色走,尤其是陈三金,一次次在这些“不正经”的玩笑里心慌和生气,然后才**下一层故事的信息。我们都知道,走极端当然不会让***满意,但创作的乐趣,有时候责任,就是不管别人怎么说。既然要试试不同***,体验一下,那就走到头,既然要模拟现状,推演一下以后那就别管那些世俗的或者有用的顾虑。这其实就很饶晓志。当年那部《你好,疯子!》,在形式上的疯劲儿里藏着内核的伤心、思想的明白,《无名之辈2》在骨子里也是差不多的,就是在不断的闹剧里,好像被抽离开了,人生却被提炼成了一种寓言。说白一点,饶晓志在形式上这么放开,其实是物经历一种极端的环境。陈三金经历的那些事儿,大部分人遇不到,但这不是瞎编,用了性和巧合性,让戏里人替大家在最极端的情况下做真实的反应。中间的矛盾也好,荒谬也好,其实都写满了本身的矛盾和荒谬,可要是没有这样一个极端的处境,就不能这么高效、这么地提炼出来。陈三金因为穷给逼疯了,他的视财如命成了一种生活的比喻,就是人在最穷最在乎什么,又能在乎什么。他一旦有了活路,就开始想钱,就连“绑匪”团伙,都成了潜在的客户。几乎被本能驱动的也会因为前女友被威胁而发愁,借此回想一辈子犯的错,甚至**说会在“阴阳相隔”后积极反抗眼前,这里面自然有对的深度挖掘。在某些方面看,“疯”其实“不疯”, 反倒是清醒的**。陈三金这些人清醒,是导演自己站在外面又站在里面的清醒,就是要把观众带过一堆事儿,看到无名之辈表面下的**,看透他们,理解他们,达到更高远的人生理解。饶晓志喜欢在人堆里疯玩、思考。在他的电影里,各种各样的人有时候包括了“人堆”。就是说,乱哄哄的人群,甚至**说带着点评判性、攻击性的人群,会参与到故事里。就拿《无名之辈2》来说,三个主要角色固然是重点,但是围绕这些人人,也不会只是被动的背景板。包裹这些人第一层是恐怖分子。**团伙着没办法的坏,就是他们干坏事,“仅仅”是因为自己人没被放出来,但他们也是演员,背后是收视率不好对从业人员的冲击。他们演这种角色,从一开始是没办法,到后来觉得自己在干一番大事业,再到于心不忍,被动到主动再到被动的变化就说明人在不同需求状态下对认知、对别人的逼迫。再外一层的电视台高层,吸血鬼似的,既是对手下的人不客气,也是对外面更大范围的间接控制,他们真是真假、现实和虚幻之间的天然屏障,同样**了电视、电影、网络等媒体对大众的影响。更外面的广大受众群体是另一层,他们接收被挑出来的信息,看被剪好的**,却以为知道真相,掌控场面,殊不知自己“真实”的反应构成了传播的一环、游戏的一环,自己则成了别人发财甚至干坏事的工具。这显然是大众的悲哀,而对***来说,对此是懵懵懂懂的,甚至是有意装糊涂的,这里面有很多值得叹息的事儿在这“疯”劲里。而我们看下来,会慢慢明白一点,“疯”已经是平常事了,可再疯,也疯不过娱乐化时代的本来面目。在《无名之辈2》里,一度骂陈三金的吃瓜群众最终会为他奋起反抗叫好、感动,而且几乎是异口同声的,综艺节目传播这一闭环,完美得相当讽刺。而整部电影在面对着更复杂、更多元的观众群体,理解或不理解的,愿意弄懂或拒绝弄懂的,聚在一起,又成了叙述的一层注解、意义,这样由内到外的地方抽丝剥茧,实际上在人声鼎沸的当下,探知喧哗内里的更多**。到了这儿,这部荒诞电影起码能以实验的姿态,成全了一次寓言的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