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1号晚上,博纳影业跟大伙儿说了一件事,他们剪过的《蛟龙行动(很版)》打算8月30号上映。这电影最早是今年春节上过的,可上映后的票房和观众反响都*一般的,各项数据看下来都排不上号。春节档一过没多久,博纳就宣布撤档了,也说了,会听听观众的看法,剪个新版本,再找个时间跟观众见面。《蛟龙行动》算是博纳今年到自己拍的唯一一部电影了。这部电影春节档没打响,也让博纳上半年的账本上的亏损变大了不少,大概比去年同期的亏损多了六到八倍。记者去问博纳,重剪版的成本和票房预期怎么样,他们没给个痛快答复,说这些数字不方便透露,只说了很版就是剪剪、宣发上花点钱,原来的拍摄制作都完成了,成本大概几个亿吧。对博纳来说,《蛟龙行动》有点**扭转业绩的希望。他们公司的财务报表,从2022年第一季度开始,业绩就有点往下走。2022年第一季度,博纳赚了12.91亿元,净利润2.95亿元,但接下来的三个季度,收入都比第一季度少,还都亏钱了。2023年,电影行业整体复苏了,可博纳出的电影,没有一部票房超过10个亿的,全年收入比去年少了大约20%,净亏损2.37亿元。2024年,博纳寄予厚望的《传说》和《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加起来票房*就8600万元,《志愿军:存亡之战》和《飞驰人生2》票房都不错,但博纳只是参投,不是主导。电影这块儿不顺,也影响了博纳2024年的整体收入,营收比去年少了9.12%,到了14.61亿元,净亏损也比去年多了56.87%,到了8.67亿元。这么看,博纳之前对《蛟龙行动》还是*看好的。去年4月,博纳的老板于冬在北影节上说,他们把资金都投到《蛟龙行动》上了,因为拍**电影、做**电影、准备**电影的时间太长了,把公司的流动资金都拴在这上面了。他说,小点的电影都得停一停,等**大电影拍完了再说。所以这两年博纳出的片子少,就是**原因。到2025年上半年,记者看灯塔专业版的数据,发现《蛟龙行动》是博纳上半年自己出的唯一一部电影。可到了撤档这片子的票房才3.93亿元,看的人也才781万,两项数据在春节档的电影里都是最后一名。因为**,博纳在上半年给大伙儿看业绩预告的时候说,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在-9.75亿元到-10.99亿元,去年同期是-1.38亿元。有做电影制作的人说,今年上半年的市场环境确实不太好,除了几个公司押对了《哪吒之魔童闹海》和《唐探1900》之外,其他的**都没怎么赚到钱,这是整个大环境的客观原因。但《蛟龙行动》花了这么大劲去做,博纳*没轻易放手。宣布撤档就说了要做一个很版。问成本啊、票房预期啊这些,博纳那边说,原来的拍摄制作都完成了,很版就是剪剪、宣发上花点钱,成本大概几个亿数字不方便透露。《蛟龙行动(很版)》定档8月30号,离暑期档结束就剩两天了。有人说,**时间点上映,**享受不到暑期档的好处。博纳解释说,他们仔细考虑过了,8月上旬有暑期档的热门电影,9月中旬有《731》,之后还有国庆档的新电影要上,所以选8月30号上映。有管电影院的人士觉得,暑期档之所以热门,主要是因为学生放假了,看电影的人多,很是中小学生,还能带着一家人一起看。但《蛟龙行动》的主要观众好像不是学生这些群体,所以就算很版放在暑期档其他时间上映,能享受到的好处也不多,还要跟《南京照相馆》《浪浪山的小妖怪》这些口碑好的电影竞争,到时候观众和电影院肯定会做比较,****就不确定了。除了档期和市场竞争,也有人觉得,这几年市场上风头正劲的国产主旋律战争题材,**也碰到点问题了。有业内的人说,这类国产军事动作片,学了好莱坞战争动作片的不少东西。从《战狼2》到《红海行动》,再到后来的《长津湖》,当年凭着题材新鲜,票房都不错。这些电影在艺术表达、内容叙事上有点欠缺,《蛟龙行动》也是这样。观众对这些题材有点腻了,要求也高了,所以遇到瓶颈是自然的。有数听说,2021年10月,《长津湖》拿下了差不多57亿元的票房,刷新了的中国影史票房纪录,但之后这类题材的票房就开始往下走了。《长津湖之水门桥》2022年春节档票房40.67亿元;《志愿军:雄兵出击》2023年国庆档票房8.68亿元;《志愿军:存亡之战》2024年国庆档票房12.06亿元;今年春节档,《蛟龙行动》票房才3.93亿元。有业内人士说,不是说主旋律题材的商业大片不受欢迎了,在讲故事上要有点新意和突破。**说今年暑期档的《南京照相馆》,也是讲主旋律题材,从一个小人物的视角讲南京大屠杀,同样***市场和观众的认可。以前大家**有点思维定式,看到一个题材就使劲用、使劲模仿,这样题材的热度肯定会有用完到了该变变的时候了。博纳方面也说,他们还会继续做主旋律题材的电影,但也会用多样化的类型,**要拍的年代谍战大片《克什米尔公主号》、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大型史诗电影《四渡》,还有犯罪剧情片《她杀》《蛮荒禁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