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8号,《蛟龙行动》(很版)的消息放出来了,两个大变化,一个是增加了48帧版本,一个是片长缩短了16分钟,“很版”一共130分钟。看起来,8月30号上映的很版不是简单地把春节档那版拿出来放,剪了、做了,故事讲法和画面效果都会有很大变化。要是片方就说说“很版”**概念,还能理解,**是宣传要,想**大家去看。但专业平台把春节档上映的《蛟龙行动》和**很版当成了两部电影,还发了两个不一样的发行通知,说明**是两部电影。我不太清楚电影局那边是怎么规定的,要是有人清楚,欢迎留言聊聊。***内容改了才要新的发行通知,还是说内容有点改动就要申请?拿《哪吒之魔童降世》说,重映的时候因为内容没改,就没有新的发行通知。先说这缩短的16分钟,让我对《蛟龙行动》很版更有兴趣了。这16分钟去掉的是啥,不难猜。片方在官微上说了几个重中之重词,“叙事更捕捉、技术更极致、视听更沉浸”。第一张图是“叙事升级,直入高燃战场。剧情,开篇即引爆蛟龙X潜艇史诗级协同作战,全程无尿点。”这里展开说说。《蛟龙行动》因为撤档,春节档看过的人也不是很多。我是在春节前看IMAX厅的点映,细节有点模糊,但故事线还记得清清楚楚。春节上映的版本,开头是油田大营救,用来呼应《红海行动》开头那货轮上救人质、打海盗的戏,之后是蛟龙小队训练和对抗的戏,就是剧照里,于适演的**韩骁在汽车上举枪转身开枪的那部分。我始终觉得用来加强人设和人物关系的这段戏有它的道理,但片方的“叙事升级,开篇即引爆蛟龙X潜艇史诗级协同作战”让我猜测不光是训练的戏会被去掉,这段戏的段落也**会有很大调整,**一上来就是后面蛟龙小队和龙鲸号一起作战的高潮戏,而原本开头的油田营救,会不会往后挪?16分钟的时长不算短,电影剪辑肯定剪掉了很多拖慢节奏的文戏,根据观众意见做了很大改良,**不少观众吐槽的“吹口琴”那段大概率是没有了,敌军潜艇里面的戏份也会删减不少。甚至**合理猜测,很版删减的内容**比我们想的更多,**不止16分钟,因为另一边还有**会加内容。记得春节上映后,有声音说蒋璐霞演的**佟莉下线太突然、戏份太少,这部分***有**增加?回想春节前看《蛟龙行动》的感觉,大场面*多、高能桥段很长,就算不做别的改动,只是剪掉16分钟文戏,基本就能实现“全程无尿点”了。剪辑和拍摄一样重要,能决定电影的剧情走向和故事线发展,否则好莱坞就不会有“最终剪辑权”之争,诺兰也不至于在《奥本海默》里用几次黑场表达不满了,很期待《蛟龙行动》130分钟的版本。再说另一个变化,48帧。高分辨率和高帧率一直是这些年电影技术进步的目标,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和《双子杀手》直接把技术指标提到4K/120帧。所谓“每秒24格的真理”,技术上说真不是真理,24格只是能让固定照片变成流畅画面的最低帧率,胶片时代**最大控制拍摄成本。到了数字时代,帧率早就该上去了。徐克2008年的《女人不坏》差不多是第一部用数字摄像机拍的国产电影,17年过去了,24帧还能这么久,问题在于摄像机拍素材不增加成本,但后期制作要增加啊!很是那一帧帧处理的特效镜头,高帧拍摄会大大增加后期制作的时间和成本。所以陈可辛的《夺冠》想过拍更高帧率,让排球比赛看起来更顺眼、更流畅,但受限于后期制作压力,最终还是选了48帧。所以海报上的“动作场面丝滑如瀑,子弹轨迹、近身格斗清晰可见”不是吹的,48帧的版本就是效果。等上映了大家**留意一下,优先选高帧版本。最后再叨叨几句。赶上暑期档尾巴的《蛟龙行动》,是**暑期档最硬核、爆裂的军事动作大片。没考证过的10亿投资先放一边不说,能实拍的尽量实拍**拍摄思想观念,就决定了《蛟龙行动》会有非常大投资。拍潜艇,片方就造潜艇,影棚里根本放不下,就放到室外。水下戏份去海里拍不现实,操作难度大,有洋流也不安全,片方咬咬牙挖了个大水库,18米深,电影里深海戏份的安静、压迫感和演员的生理反应都接近真实。还有钱见提的油井营救,林超贤也疯狂找个真油井,剧组演员们要坐直升机过去,大部队带设备上油井要坐一天一夜的船。所以不光要在上面拍,还要在上面住一个多星期,最后是软磨硬泡死磕下来,油井上条件艰苦,所有演员都是打地铺睡在地上。相信缩减了16分钟时长的很版,会有新鲜感,期待《蛟龙行动》很版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