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的河山》这剧,拍得地道,透着一股子老派抗日剧的劲儿。搞文艺创作,得讲点真格的,得符合历史实情。人物**编,故事**凑,但历史的根子在那儿,那股劲儿不能变。这十来年,有些抗日剧瞎编,说什么地主老爷也抗日,少爷小姐扛大刀,贵族小姐上战场,那都是扯淡!真要论起来,那些平时作威作福欺负老百姓的,大部分都当了汉奸,给日本人做事,成了伪军,当了维持会头子。真正有点良心,有点血性,还有点本事的,要么就投奔了共产党,要么就是我们这边的人。《我们的河山》就*实在。日本人打山东国民党那省主席,不开战就跑路了。县里的公安局长,早就是汉奸,跟日本特务勾结了小十年,后来一变,就成了“维持会长”。地主老财们也不积极抗日,私下里还跟日本人联系,想交点钱粮,保住这些人地盘和势利……当年抗日那阵势,*复杂的,不是电视剧电影里那么非黑即白,简单粗暴。中华大地上,除了日本鬼子,还有一大堆军阀队伍,有顽固派军队,有伪军,有土匪,有地主武装,还有各种民团。这些势力,不是都愿意抗日的。很是在那片广大的敌后战场,很长时间里,很少有什么文艺作品能把事儿说清楚。真正的顶梁柱,那些共产党人,是怎么在极端苦的条件下,外面有日本鬼子打,里面还有国民党人排挤,硬是*过来了,跟鬼子斗智斗勇。他们不光是打败了侵略者和那些想当卖国贼的人的算盘,队伍还越发展越大。他们在战争中学习打仗,一点点把小胜积成大胜,最后成了那股谁也挡不住的洪流。《我们的河山》就拍出了**劲儿,你**看到,一个个共产党人跑前跑后,在游击队、根据地、县城、村里之间穿梭,想办法拉拢***爱国人士,教育启发***老百姓,去说服那些还有点良心的地主、乡绅、国民党士兵。抗日战争,不光是枪杆子对着枪杆子,**一场把民族精神重塑一遍的政治文化大革命。“中流砥柱”说的就是这意思。持久战那点事儿,重点就在于“人民战争”。日本鬼子再厉害,武器再好,也对付不了整个民族的反抗。他们能占不少地盘,能打下来不少城市,但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夹击下,他们消化不了自己占的地,没办法“以战养战”。他们占的地盘越多,这些人战线就越长,就越虚弱,面临的威胁就越大……因为他们没“后方”,这些人后方,全是跟他们一条心打鬼子的中国人。八路军、新四军、义勇军、游击队、武工队、县大队、区小队……反抗的力量到处都是,在战争中越搞越有组织,有脑子,能干,时不时就把日军的交通线给断了,把这些人补给给切了,把他们困在那些孤零零的据点里头。这电视剧,不瞎吹什么个人英雄,也不把所有人的爱国心都给夸大了,反提醒大家,当年那真正的“统一战线”是怎么搭起来的!那些本来有点怕事、有点自私的地主老爷们,那些本来四分五裂的地方武装,是怎么在抗日那大熔炉里,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份子的。到1940年底,共产党人在华北、华中、华南,弄出了晋察冀、晋冀豫、晋绥、冀鲁豫、豫鄂边、山东、皖东北、皖东、皖中、皖南、苏南、苏中、苏北、豫皖苏、东江、琼崖等十六块抗日根据地,再加上陕甘宁边区,手里有了一亿人口,上百万武装力量。敌后抗日战场,顶住了大部分日本兵和几乎所有的伪军。民族跟谁都快没命了就有“民族魂”。有主心骨,有顶梁柱,有民族魂,才有今天的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