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封信》这剧后头四集才是真功夫,前面那八集,尤其是男女主35年遗憾那部分,顶多算是个前奏,热个身。真正的好戏,得往后看。有人觉得这剧里头,1991年的故事,1991年的故事,还有1991年的故事,时间没标明白,看着乱糟糟的,好像把两拨人混一块儿了。不是那么回事儿。除了**邮筒,**东西,前后两个1991年的故事,主线上是跑一样的。沈晓军被抓,男主他们三个被坑,女主在火里头救人的那档子事儿,男主发现女主爹不是啥好鸟,这些大事件,两个时间点都一样。从第10集开始,2026年耗子那帮人回想起过去,到第11集,1991年**男主找到被暴雨冲走的**破邮筒,整个绑架案从头到尾,两个1991年的故事,没差,干巴巴地说,就是用一集的戏,把两拨1991年的事儿都说了。沈程回信提醒叶海棠,让她离唐亦寻远点儿,***他只知道唐亦寻杀人进去了。他压根儿没料到,1991年那一年,出了两件大事儿。就连收到信的男女主那边,他们自己也以为,他们那事儿,他们处理过去,已经把历史给改了。可实际上都没改。这也是这部奇幻剧跟那些时空穿越剧不一样的地方。他们回去解谜,走了一遍过去,走的路跟原来差不多。两条1991年的时间线,最大的不一样点,就在11月30号**半夜。为啥说是在这儿。因为男主收到了信,他知道后面有场恶仗要打,所以提前让沈晓军去报了警。打起来他想起了信里头说的“别杀人”,他没把人给弄死了,命运就变了。从头到尾,在1991年的主线剧情上,就这一处,邮筒那信儿给插上了手,**把历史给改了。整个剧集里头,对1991年学生时代那段儿的叙述感觉,就**在泥沼里头挣扎,没啥劲儿,也感觉,就是一念之间,云开雾散,一下子就明白了。邮筒那信儿,还改了啥。它改了角色之间来来回回的互动那些细节。这些细节,在主线的大事件上,看不出来,但真实情况是,它悄悄地影响了人设的性格走向。女主收到的第一封信,是老年唐亦寻,2026年写的情书。一开始,女主看那信,气得不行,觉得肯定是哪个人搞的恶作剧。她仔细看了看,觉得这信,嗯,*真情的,不是瞎编的。再男主猜出来,这是未来的自己写的信。这么一搞,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多了这么一层未来预言的“提醒”。年轻有干劲儿,但也容易冲动。不管是挑战命运那股劲儿,还是防着点儿,想着万一咋样咋样,他们都得把这场爱情看得更重,更认真。从某种上说,这份“提醒”,们成熟点儿,稳重点儿,给这场爱情上了道小保险。唐亦寻为啥**假死?为啥因为有个孩子,就直接不声不响地消失在叶海棠的人生里?因为他自卑,也因为他亲眼看见——耗子的爹是杀人犯,耗子和他妈,因此被人看不起。他们都是从泥沼里爬出来的人,他觉得自己身上全是毛病,在他觉得她已经过上好日子了,他不能再成为她的负担,不能再成为她的污点。要搁没有穿越的信儿,男女主的第二次激烈冲突,就是麻将馆夺刀(第一次是上门去要钱)。他们认识的前几步,总跟男主那小混混身份扯得上关系。情书是女主冤枉了男主。对男主来说,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怪事儿一堆,把这些人注意力都拉到寻找邮筒寄信的秘密上去了,小混混呵护女学霸的**度,就被冲淡了,所以男主的自卑感,相比前一世,轻点儿。情书里头传递的错过的伤感和落寞,也让女主想跟男主在一块儿。男二寄来的信,也是对这场爱情的加固。男主面临女主未来儿子的质疑,他得拿出200%的努力,验证自己不会拖女主后腿。我觉得要搁没有这些信儿引导,男女主再重走一次1991年的路,他们还是会走到同样的结局。他们太苦了,阿寻阿棠、耗子珍珠、查哥鑫姐,这三对儿,都很苦。人这辈子最惨的事儿,就是一直在泥泞里头挣扎,看不到点儿阳光,看不到啥正义,啥规则。触底反弹的爆发,有时候就是自暴自弃的牺牲,也是用剩下的那点力气,送那些**成功的幸运儿最后一程。错的不是人,是梅湾镇**地方。就谢邮筒那信儿,给**有点儿病态的小地方,**点儿希望的阳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