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蛟龙行动》票房拉胯,导演老板于冬把枪口对准《哪吒2》,这理由听有点牵强。《蛟龙行动》搞了个很版,重映了三天,*就弄了1406+万的票房,这成绩单出来后,博纳影业的老大于冬终于跟媒体唠了唠,说今年《蛟龙行动》在春节档扑街了,心里不是滋味。于冬说了,《蛟龙行动》春节档票房失利,主要怪《哪吒2》太火,把观众的钱包和注意力都给吸走了,搞得其他电影想翻身都难。他还补了一刀,说《蛟龙行动》这题材*特殊的,**它过审定档都晚了,在春节档起跑时就落后了一大截,后面想追也追不上。听到这话,我有点不感冒。把自家电影卖不出去的主要原因归咎于《哪吒2》的火爆?这理由有点扯。2025年春节档票房排名,《哪吒2》在最最要紧的部分的8天里拿了48.39亿,这数字在春节档里算啥?不算啥了不起的成就,更谈不上因为它一部电影就把其他电影给挤压得喘不过气。跟《哪吒2》比肩的还有《唐探1900》,拿下22.78亿;《封神二》和《射雕英雄传》也各拿了个9+亿和5+亿,真人电影里只有《蛟龙行动》票房垫底,才2+亿,这能说明是《哪吒2》太火影响了你家电影的票房?《哪吒2》后来被全国“托举”,票房彻底杀疯了你家的《蛟龙行动》已经撤档了;《哪吒2》后来冲到100+亿票房,跟你有啥关系?9月份,《哪吒2》早就下线了,当下*没有很电影“霸场”,你把《蛟龙行动》改编版放了出来,3天*就只有1000+万的票房成绩,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和于冬有一样表达的还有《蛟龙行动》的导演林超贤。他在电影撤档后曾经说,“的状态很不好!” 他说,春节档每部电影都很猛,在**情况下大家都去争取排片,确实花了很大力气。他也强调了《蛟龙行动》是最后一部定档的电影,排片因此有很大的“困难”,很多观众都说买不到票,慢慢的电影就没有声音了。看到没,《蛟龙行动》两位重要的主创人物,都强调电影在市场上受了不公正的待遇,找客观原因。于冬**公开说,有一部分人针对他拍的《蛟龙行动》。可事实上,《蛟龙行动》从初上映到已经有8个多月过去了,两次上映后,电影的口碑并没有好转。尤其是很版上映后,评论区的观众口碑更客观。(非热门档期,*没有其他强片刻意做市场)。观众老爷们对《蛟龙行动》的豆瓣评分,依然保持在三星和6.2的评分中,甚至从一些很接地气的评论中**看出,普通大众对这部主旋律电影的最直观印象。“前面的剧情稀碎,几度在电影院昏昏欲睡,最后半个小时达到及格线,难以置信我还专门看的imax厅。”“摄影机太晃了,并且毫无有效文戏,这两点无疑是和红海的巨大差距。”“水下作战拍摄难度更大,但就是吃力不讨好。”看到没,以上的这些评论,都在强调《蛟龙行动》的文戏差,**的主题“不讨喜”,即便很版充分聆听了观众的意见,做了剪辑,可已经定型的故事架构,不会因为你们减少了16分钟,就**能“重生”。在《蛟龙行动》重映这三天,足以刻画一部电影口碑的时间段内,该片做足了噱头,依然没有改变大众口碑就验证, 这部电影在观众心中就是**级别。于冬这般找借口式的解释,**很不大气。市场并没有对《蛟龙行动》进行很对待,所谓的排片问题,是和观众反馈挂钩的,在电影市场不景气的当下,若《蛟龙行动》很受欢迎,院线欢喜还来不及,毕竟他们拿的是票房分成的啊!甚至我感觉在某些时候,官方对《蛟龙行动》还进行了托举。**说“央视新闻”在8月30日电影重映日,还快速的发布了《中国海军核潜艇之歌》MV,使电影宣传,可很版首日票房还是只有570万,次日**跌至330万,目前预测《蛟龙行动》**重映,票房只能拿下仅3500万。电影还是巨亏,还亏的不“漂亮”,整个操作看的五味杂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