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1》想看人数破纪录,预售却平平,为何?抗战题材再掀热潮:《731》为何成影史“顶流”?最近,《731》这部电影在猫眼上的想看人数直接超越了《唐人街探案3》,一跃成为内地电影史上“想看”人数最高的影片。这消息一出来,不少人心里都犯嘀咕:这电影到底啥来头?想看的人那么多,为啥预售票房却这么“蔫”呢?9月份,本就是一年里最冷的时段,后暑期档的观众热情早就凉了大半,但今年的9月显得格外不一样。《731》这部电影,从开拍到现在,中间经历了啥,外界说法五花八门,有的说困难重重,有的说神秘兮兮,但不管咋样,最后总算有个结果——9月18号上映。官媒都出来站台了,还带头宣传,这下热度直接蹭到了新高度。按理说,像《唐人街探案》《流浪地球》《复仇者联盟》这些大IP,粉丝多,轻松就能推高热度;再比如《一闪一闪亮星星》《你的婚礼》这种有铁粉撑腰的片子,热度也稳得很。可《731》呢?它没啥粉丝基础,也没啥超级IP,咋就突然火成这样了?难道就因为它是抗战题材?那《南京照相馆》《东极岛》还有不少抗战电影,体量比《731》还大,为啥想看人数就差远了?活体实验的震撼:为何《731》能触动国民情绪?要说《731》火得没道理,那可就错了。你想想,它讲的可是“731部队”的活体实验,那玩意儿比一般的战争更残忍,更让人发指。别的抗战电影,顶多就是打打杀杀,但《731》直接触碰了人性的底线,这谁能不愤怒?尤其是那些底层老百姓,看到这种事儿,心里能不憋屈?所以啊,这电影的热度,一半是选题带动的,一半是观众自发支持的。而且,今年刚好是抗战胜利80周年,9月3号刚搞完大阅兵,9月18号《731》上映,这不就接上了气儿?官媒天天宣传,路人粉都给冲进去了。你说它现在是不是不光是一部电影,更像是个国民情绪的出口?这时候再看它,已经不单单是电影的事儿了,而是关乎国家荣誉、民族情感的大事。预售平平的困惑:想看人数为啥不能转化为票房?可怪事儿是,虽然《731》想看人数破纪录,但预售票房却只有区区5000万,跟那些想看人数差不多的电影比起来,这票房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为啥会出现这种“一边是高热度,一边是低预售”的现象呢?其实原因也很简单:这电影太特别了。你想啊,一般的电影,想看的人多,要么是粉丝刷数据,要么是路人被情怀带动,但《731》不一样,它的热度几乎全靠底层群众支持,而这些观众,很多都不习惯在网上下单购票,他们更习惯在电影院门口排队买票。所以,线上预售表现差,不代表观众不爱看。再说了,这电影能火,不光是因为它讲了个好故事,更是因为它触动了大家的民族情感。这种电影,往往需要时间沉淀,等观众真正走进影院,票房自然不会差。国庆档的挑战:《731》能否保持热度?当然,现在说《731》的票房还为时过早。一方面,这电影的热度可能只是昙花一现,毕竟情绪这东西,来得快去得也快;另一方面,这电影要是能爆,那绝对是前无古人的。但问题是,国庆档已经囤积了《刺杀小说家2》《志愿军3》《浪浪人生》《风林火山》好几部大片,竞争这么激烈,《731》能不能继续火下去?9月18号上映,距离国庆档还有12天,到时候排片会不会成为压力?想看的人多,但能不能转化成票房,还得看电影的品质和市场表现。《731》这部电影,已经不再是普通的商业片了。它承载了太多人的期待和情感,无论是想看人数破纪录,还是预售票房平平,都反映了观众对它的复杂态度。现在,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静待9月18号,看看这部电影到底能不能成为真正的现象级作品。参考文献1. 犀牛娱乐:《731》想看人数破纪录,预售却平平,为何?2. 猫眼电影:《731》猫眼想看人数超越《唐人街探案3》,成为内地电影历史猫眼想看人数最高的一部。3. 新华社:《731》电影定档9月18日,官媒首次站台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