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侏罗纪世界:重生》票房收了3.53亿,暑假档票房第一。这是《侏罗纪》系列的第七部,也是接《侏罗纪世界3》之后又一部重启的电影。票房口碑都不错,北美上映五天就挣了1.47亿,直接拿第一。虽然比不上2022年的《侏罗纪世界3》,但考虑到前一部被当成了结局,《侏罗纪世界:重生》的**已经挺抢眼了。《侏罗纪》系列这么火,想问:为啥**IP都快30年了,还这么**人,票房一直那么好?我们找了三个懂《侏罗纪》的人聊了聊。小周是80后,从小看《侏罗纪公园》长大的,对系列感情很深。王老师是研究好莱坞电影文化的学者。林老师长期写影评,熟悉IP发展。他们用化名聊。小周觉得,大家对《侏罗纪》这么有感情,主要是因为童年回忆和震撼体验。他小学五年级第一次看《侏罗纪公园》,在电影院看到恐龙复活,很震撼,到还记得。很是腕龙从雾里出来吃树叶,镜头慢慢往上拍,看到它那么大,觉得恐龙**就在眼前,印象很深。后来每隔几年就有新《侏罗纪》电影,小周基本没落下。每次进电影院,就像见到老熟悉的音乐一响,童年的兴奋感就回来了。《侏罗纪世界》里重现了原版公园大门和欢迎词,镜头扫过"Jurassic Park"招牌时,他眼眶有点湿,感觉说不清楚。王老师觉得小周的**很典型,涉及到电影怀旧和代际情感问题。《侏罗纪公园》是90年代的现象级电影,给的观众很是青少年留下了印象。这一批观众大多成了中年人,当年在电影院第一次看到恐龙的印象依然很鲜活。熟悉的音乐、场景一出来,观众很容易回到当年的观影体验,对新片自然有好感和包容。《侏罗纪》本身有跨代传播的特点。很多当年看的小观众有孩子,会带孩子看新的《侏罗纪世界》电影,把恐龙情怀传下去。这就***代际传承:父母和孩子一起进电影院,共同喜欢恐龙的魅力。这种全家观影的经历进一步强化了IP的情感纽带。林老师觉得情怀在电影市场上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情怀能**初始**度和票房,**就算对新片质量有疑虑也愿意去看。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若影片质量不好,观众的情怀会被透支,**负面评价。这几年很多经典IP重启或续作,靠情怀取得高票房却口碑差,就是因为只消费了观众的感情,没拿出新意。好在《侏罗纪》系列到目前为止还没彻底透支情怀。《侏罗纪世界3》口碑一般,《侏罗纪世界:重生》通过换导演和团队,又***不少观众好感。情怀是《侏罗纪》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侏罗纪》**是几部电影,更成为一种全球文化现象。王老师觉得,《侏罗纪公园》的**超越了电影本身,对科学、流行文化都**了深远影响。从科学传播方面看,斯皮尔伯格的电影在1993年向大众普及了古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概念。很多观众第一次听说"DNA"、"克隆"这些词,而《侏罗纪公园》把科学元素生动地加故事。跨媒介传播同样扩大了《侏罗纪》IP的影响力。除了六部电影,系列还衍生出动画剧集《白垩纪营地》、游戏、主题公园景点等。这些衍生**在不同媒介上延续了恐龙故事,保持高曝光度。**环球影城的《侏罗纪世界》主题过山车和园区,****亲身体验电影场景,强化了IP的沉浸感和互动性。从文化价值观层面看,《侏罗纪》系列**和瓜的主题有一些普世意义。影片通过恐龙复活的故事,反思了科技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的贪婪与傲慢等议题。这些主题超越了文化和国界,容易引起不同背景观众的共鸣。林老师从媒体传播和观众反馈方面补充了几点。《侏罗纪》系列的每次新作推出,都会引起全球媒体广泛报道和瓜。从早期的报纸影评到如今的网络自媒体、短视频解说,媒体对《侏罗纪》的**度始终很高。这**因为系列本身有话题性,同样因**自发的口碑传播在推波助澜。《侏罗纪世界:重生》上映后,不少观众在社交平台上**全家观影体验,或者比较新旧版电影的细节,这些UGC**进一步扩大了影片影响力。从传播效果看,《侏罗纪》系列**地将电影与现实**了联结。**,每次有新的恐龙化石发现或古生物研究进展,媒体都会拿《侏罗纪公园》做噱头进行科普报道,无形中又为IP做了免费宣传。又如,一些科技公司在宣传基因技术时,同样会引用《侏罗纪公园》作为谈资,引起公众瓜。这种现实与虚构的互动,让《侏罗纪》IP始终保持着话题热度。《侏罗纪》系列的发展脉络,林老师觉得系列**分为两个大的阶段:斯皮尔伯格时代(1993-2001)和新世代重启(2015到)。斯皮尔伯格的《侏罗纪公园》开创了一个科幻冒险类型,在视觉和叙事上都树立了标杆。紧接着他执导的《失落的世界:侏罗纪公园》(1997)和乔·约翰斯顿执导的《侏罗纪公园3》(2001)虽然延续了恐龙危机的部分,评价和影响力都下滑。尤其是第三部,剧情薄弱、角色扁平,被很多观众当作是系列低谷。这说明仅靠重复恐龙袭击的桥段,观众同样会审美疲劳。因此在2001年之后,《侏罗纪公园》沉寂了十余年,直到2015年才以《侏罗纪世界》之名卷土重来。2015年的《侏罗纪世界》由科林·特莱沃若执导,**说是系列的一次大胆重启和转型。影片设定在原版故事的22年后,恐龙公园在新东家经营下**运转,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大型主题乐园。这种设定本身就是对IP的创新:不再是单纯的"恐龙逃出牢笼",**和瓜恐龙与人类共存的性。此后的《侏罗纪世界:失落王国》(2018)和《侏罗纪世界3》(2022)延续了重启后的世界观,在评价上出现了明显下滑。这时候,片方让《侏罗纪世界:统治》作为"侏罗纪时代的史诗终章",实际上同样是在为IP寻找新的出路。果然,三年后我们就**了《侏罗纪世界:重生》,这标志着IP的又一次重启。很多观众觉得《侏罗纪世界:重生》比《侏罗纪世界3》更"好看",找回了一些系列久违的紧张刺激和惊喜感。不过也有影评人说,《侏罗纪世界:重生》在剧情和角色上仍显老套,缺乏突破。这说明IP的发展要在创新与守成之间取得平衡:既要满足观众对恐龙奇观和经典元素的期待,又要不断**新的创意,否则再大的IP也会江郎才尽。王老师从主题演变方面补充了系列IP的发展。斯皮尔伯格的《侏罗纪公园》在娱乐之余,蕴含着对科技伦理和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影片通过马尔科姆博士之口反复强调"生命会自己找到出路",警告人类不要狂妄地想控制自然。这种主题在有一些前瞻性,同样赋予电影***思想内涵。而到了《侏罗纪世界》时期,系列的主题重心**有所转移:更强调娱乐性和奇观,而弱化了对科技伦理的**和瓜。**《侏罗纪世界》中,公园为了**游客而了杂交恐龙"帝王暴龙",**失控酿成灾难。**情节其实延续了"不要扮演上帝"的警示,影片整体节奏很快,观众还没来得及思考,就被下一个恐龙袭击场景**了注意力。到了《侏罗纪世界:失落王国》和《侏罗纪世界3》,主题又有新的变化。《侏罗纪世界:失落王国》将恐龙带出孤岛,放到人类社会中,**和瓜了动物保护和道德困境:恐龙是该被拯救还是任其灭绝?影片中的角色为此分成两派,展开激烈冲突。这种道德两难的设置,其实是在引导观众思考人类对别的物种的责任。而《侏罗纪世界3》进一步把恐龙加现代世界,甚至**说引入了基因改造蝗虫等新元素,想**和瓜生态危机和生物技术滥用等议题。**由于剧情庞杂,这些主题没有**充分展开,反而**觉得杂乱无章。这说明在商业大片中平衡主题深度和娱乐性并不容易。《侏罗纪世界:重生》在主题上**又回到了更简单直接的层面:人类为了自身利益想获取恐龙基因,**又一次引起危机。影片依然还是有"贪婪招致灾难"的影子,并没有**和瓜太多复杂议题。同样片方知道,经过前三部的用,观众更想看到的是不掺杂别的成分的恐龙冒险,倒不如说说教。因此《侏罗纪世界:重生》更注重感官刺激和节奏,**享受恐龙**的震撼和紧张。这在上**看作是系列对市场反馈的一种调整-先保证娱乐性,再谈别的。小周作**,觉得系列的变化他都看在眼里。从《侏罗纪公园》到《侏罗纪世界》,他自己从小孩变成了大人。他从观众视角谈谈这些变化**的**。小时候看《侏罗纪公园》,更**那些刺激的场面和恐龙本身;再看,会更注意电影里的人物和主题。**他最近重看1993年的《侏罗纪公园》,发现斯皮尔伯格其实在讲一个成长和责任的故事——格兰特博士一开始不喜欢小孩,经历了这场冒险后他**有爱心了;马尔科姆博士玩世不恭,却一语成谶地预言了灾难。这些人物弧光在当年他没太注意,觉得很有意思。相比之下,《侏罗纪世界》的主角欧文和克莱尔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