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费文典从城里回到天牛庙村,村里头有个叫费左氏的,管着不少地,佃户们租地种田,一年到头累死累活,交租交息,日子过得紧巴巴。文典回来后,就跟费左氏说,让她给佃户们松松绑,给个永佃权,租金利息也往下减减。费左氏不乐意,她说:“我可不是那山大王,我管不了这事,我就是文典的嫂子。”文典不光劝费左氏,还亲自下地头,跟佃户们唠嗑,讲道理,为啥要给永佃权,为啥要减租减息。他说得*明白,佃户们听了,心里头也亮堂了,开始琢磨。可文典找铁头合作,铁头一听就笑了,他说:“你个财主家的少爷,懂啥?你咋还帮着我们佃户。”铁头家也是租地种田的,他们觉得文典不**跟他们一条道走。不光铁头这么想,有些看戏的人也觉得纳闷,说:“文典上过学堂,肯定有新点子,可他咋还帮着佃户,跟自家作对。”背后,是县农协主任杜春林在**。杜春林也是财主家的少爷,但他跟文典想法不一样。他组织农协,联合宁可金他们,一起去跟县衙要说法,反对那些贪官污吏的作威作福。杜春林去找宁可金,劝他带着队伍一起抗捐抗税,反对贪官。绣绣一看见杜春林,就觉得他不是一般人,是个能成事儿的人。当听说杜春林让大脚去县城做事,绣绣立马就支持了。可惜大脚没去县城,但宁可金带着队伍去了。**向杜春林开枪的团总,最后也是宁可金给打死了。文典回天牛庙村做的事,杜春林他们早就干过了。不然的话,文典也不会跟着杜春林走。财主家的少爷们支持佃户,给永佃权,减租减息,是因为大家有共同的敌人,那就是军阀和贪官。《生万物》的故事发生在1926年,文典回村的时候已经是1927年了。那会儿,军阀混战,贪官层层盘剥,土匪到处抢,财主、佃户、有地的农户,日子都过得不容易。财主们压力大,就把压力往佃户身上转。佃户没活路了,要么去当土匪,要么就造反。土匪抢的目标,也是财主,但谁也别想躲过。封四跟着土匪,带着胡三去抢,就是抢财主潘小鬼家。土匪啥人都要抢,不管贫富。财主和有地的农户,除了军阀、贪官、土匪,还有个敌人,就是外国资本。外国货便宜,国内工商业和手工业根本没法比。想搞工商业的财主,搞手工业的农户,都面临大挑战。光靠财主和农户自己,对付不了这么多强大的敌人。这时候,只有大家伙儿拧成一股绳,才能有力量。佃户多了,给个永佃权,他们心里就踏实。财主减租减息,佃户手里钱就多了。有了这两样,再加上发动起来的有地农户,**共同体就能跟军阀、贪官、土匪干仗了。佃户们日子好了,手头有钱有粮,那些搞工商业的财主,这些人产品也卖得更好了。这就是文典劝费左氏跟着农协走是如何产生的。不是所有财主和财主家的少爷都这么想。宁可金在打贪官问题上,能跟文典他们一条心,但在永佃权和减租减息问题上,他就不够意思了。宁学祥财主,还有大脚的爹封二,都是精明人,但只顾眼前利益,不考虑长远。这些人精明是小聪明,长远看没用。要是没人管,他们地多,最后还是会把自己害了。铁头性子急,做事容易过火,他带头搞永佃和减租,一是说不明白道理,二是行为太冲动,最后把事儿搞砸了,反而害了大家。宁学祥、封铁头,他们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大局。这些人知识和眼光,决定了他们很难做出对大家都好的事儿。最后能解决问题的,还要是文典和杜春林明白人。文典做事还行,就是感情上太软,不负责任。要是苏苏在后续剧情里出事了,文典肯定得挨骂。大脚没去县城,是有点可惜。但大脚和绣绣,他们俩按良心做事,逼着封二把地还给铁头家,没趁着宁学瑞家困难,低价买地。他们在无意中,做到了对大家都好。生万物,万物生,大地养活了千万人,才成就了伟大。《生万物》里那些尊敬的角色,都是从大局出发,做决定的人。